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不少小微企业带来了冲击,金融机构为了提升线上服务能力,实现对小微群体精准放贷,纷纷加码金融数字化服务能力。“零接触”放贷、信用贷“秒批”、“随心贷无接触”放贷……这些银行产品新名词的背后,都有着金融科技的大力支撑。
金融科技在应对疫情冲击方面的突出表现,得益于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快速推进。金融科技企业积累了数亿个人用户及近亿商户场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数据风控能力。这些场景与用户信息开放给银行后,使得银行突破了传统信贷服务模式,能够实现更精准地服务用户。
从世界范围来看,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开放银行模式发展已成为银行业重要发展趋势。在金融科技催化之下,我国银行业应抓住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抢抓先机,加快推动开放银行发展。
在未来成熟的开放银行生态下,金融服务将被无缝嵌入到生活场景中。届时,银行不再是一个物理上能够感知的概念,客户也许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访问了自己的银行账户、使用了某个金融产品,也许在餐厅、在超市、在商场。当有金融服务需求时,银行的服务就在那里。
目前,我国面向小微客户的金融服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银行通过开放银行模式进入网络消费、数字生活场景,服务小微和大众金融消费者,已成为多家商业银行的重要转型方向。毕马威此前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已有超过20家银行在战略、业务产品、生态建设和系统改造等层面对开放银行开展了探索。
要打造“无处不在”的开放银行,数据处理能力很关键。因此,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开放合作,也成为搭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和推动金融普惠业务发展的必然方向。目前,有实力的银行均已搭建或正在搭建数字开放平台,以期实现银行内部各业务部门的开放整合,向客户输出整体金融服务能力,搭建数字化开放生态。同时,还有不少银行正加强与第三方金融科技机构合作,将金融服务植入到各种消费场景中。
对于银行业来说,这或许也意味着不能再坚持“自己建生态圈”了。开放银行将给消费者更大的选择自由,意味着银行要打破原有业务模式,主动对接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各类非金融服务提供商,融入各类数字经济生态。同时,银行要借助提升数字化能力,对传统组织机构、风控体系、运营模式、服务理念等实现全方位转型,以适应业务新变化。
在此过程中,自然要重视金融科技公司的作用。开放银行模式下的银行与各类场景深度结合,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撑。在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有优质的IT技术服务商,输出成熟的技术、经验及提供场景中的各项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开放银行也将给金融科技公司带来发展机遇。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出台开放银行的相关顶层规划应尽快提上日程。在数字化过程中,如何保障客户隐私?对于金融信息的运用底线在哪里?如何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制定合理科学的监管框架?诸多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在此基础上,开放银行与各市场机构才能更进一步实现系统的连接和数据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