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引领、政策赋能,打造“双创”企业集聚“产业链”。雨花台区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形成高质量区域“双创”生态。一是始终坚持“精准性”政策。突出主导产业规划引领,编制《现代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出台《加快软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企业扶持办法》等文件,从项目研发、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全方位建立完善的创业支撑政策体系。二是持续完善“集聚型”格局。坚持“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理念,瞄准全球软件产业发展前沿、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企业向产业链高端跃进。目前,全区已形成通信软件及运维服务、云计算大数据及信息安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及智能终端等产业集群,建成“四城一基地”五大特色园区,“江苏创业大街”成为江苏省知名众创载体集聚区。三是融通创新“裂变式”发展。支持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形成了“头部企业”裂变“高成长性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孵化新企业、投资机构引进、产业链上下游招引的多元化发展路径。目前,从华为、中兴等头部企业走出的创业者,成功创办了美篇、新立讯、千米网等多家高成长性企业。2019年,该区实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3家,增速全市第一。
二、改革聚焦、科技赋能,培育“双创”自主可控“价值链”。雨花台区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动核心技术研发、最新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创新型企业引领核心技术突破。一批“中国创造”的“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崭露头角。天数智芯在“2019环球趋势大会”上成为国内唯一获得“年度智能开拓奖”的AI芯片企业。华捷艾米的3D专用芯片已成为全球安卓阵营唯一可用的3D视觉识别芯片。南瑞微电子研制出中国电网第一款自主可控电力载物通讯芯片,打破美国独家供应局面。翼辉自主实时操作系统应用于我国首个升空入轨的民营航天火箭“双曲线一号”。二是领军型企业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针对区域内缺乏高校资源、“双创”支撑持续性不足等问题,雨花台区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大力引进高校和科研机构高端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落地在建的13家新型研发机构涉及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重点高校合作,引进院士人才4名、国家级知名学者8名,孵化项目130余个,2019年实现产值近亿元。三是开放式平台共享创新技术服务。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共建、自建“中软国际—华为云创新中心”等14家开放式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研发提供便利、降低成本。近两年全区授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6家,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8家。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8个、高企546家。2019年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84亿元。
三、改革突破、创新赋能,做强“双创”核心要素“供应链”。针对企业在载体建设、人才招引、资本对接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雨花台区探索发展新模式,为创业企业提供持续发展动能。一是首创集约用地新模式。首创“联合拿地、统一规划、联合建设、分割出让、统一配套、集中托管”的“园中园”建设运营模式,既为成长期企业节约了运行成本,又缓解了产业高度集聚和土地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赢得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及《人民日报》点赞。目前,该区持续深化“园中园”模式,推动16家高成长型软件企业合作建设“总部经济园”。二是搭建人才共享新平台。探索人才共享新模式,通过打造中软国际解放号旗下IT人才共享平台“神兵点将”,为有闲置人才的科技创新企业和有研发需求的企业提供点对点“人才共享”撮合服务。自4月15日项目实施以来,平台访问数量达3万余次、区内新注册企业用户110个,发布岗位需求400余个。三是探索投资融资新方式。在全市率先打通“麦金一号”知识产权贷绿色审批通道,联手中金启元成立云计算创业投资服务联盟,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雨花台区“双创”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建设融资路演服务中心、参股设立创投基金、打造线上“UP创投汇”路演品牌活动等,引导创投资本和“双创”企业、人才精准对接,2018年以来超过60家企业获得风险投资,融资总额达200余亿元,在长三角“双创”联盟中位居前列。
四、改革攻坚、服务赋能,优化“双创”行政审批“服务链”
雨花台区围绕主导产业,从政策体系、行政审批、企业服务的等多层次入手,降低门槛、简化审批,培育企业发展沃土。一是发展壮大“多层级”机构。建设“双创”服务中心,整合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科技金融、财税法律等40余家专业机构入驻。集聚众创空间、孵化器64家,在孵企业数量超过160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极客站独创“优侠模式”,组建“共享专家团”,目前已服务企业200余家,孵化高企6家、新型研发机构1家、瞪羚企业1家。二是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探索“证照联办”改革,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5.5个工作日。深化“告知承诺制”改革,推行“缺项审批”,2018年完成全市首个“告知承诺”办件。深入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不见面事项网上办理比例达90%以上,办件量及电子化率均居全市第一。全面推行“预审代办制”,建立街道级代办平台9个,实现重大项目代办全覆盖。三是分类实施“立体化”服务。系统研究促进企业成长的各项措施,做到对总部、上市、独角兽等企业“一企一策”,对拟上市、培育独角兽、瞪羚等企业“一事一议”,对初创成长企业“一问一答”,快捷妥善解决好企业诉求,助力企业提升发展能级。针对初创企业、中小企业,建立多部门聚合工作平台,为企业提供“实时响应”的优质服务。
雨花台区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深入、再升级的过程中,探索构建“双创”生态系统、厚植“双创”沃土,营造了创业创新“雨花好生态”,形成了有特色、可复制的经验。一是坚持以鲜明主导产业带动“双创”事业发展。雨花台区立足资源禀赋,以中国(南京)软件谷为核心载体,长期坚持聚力发展软件产业,重点着眼于创新方向把控、体系构建、氛围营造,前瞻性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可持续性配套政策,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中小企业”的阶梯式产业主体,打造了“创客+企业+资本+平台+政策+服务”的全链式“双创”体系,为创业创新人才、企业落户雨花培育了良好的生态。二是坚持以多样运作模式激发“双创”市场活力。企业的痛点,既是制约企业成长的瓶颈,也是制约市场活力的关键。雨花台区面对这些痛点、需求,除了通过政策、资金等给予扶持以外,更注重在运作模式上的探索创新,以市场化、专业化的模式,解决困扰企业的用地、资本、人才等难题,其首创的“园中园”集约用地模式,不仅有利于推动产业集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项目建设效率,还帮助企业解决工程建设力量不足、自我配套服务能力不足等共性问题,切实增强了区域“双创”生态的粘性。三、坚持以高效服务体系吸引“双创”资源集聚。为让“双创”企业节约成本、集中精力发展,雨花台区细化服务、强化对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做好政策解读、人才招聘、“双创”培训等常规服务的基础上,突出服务的“差异化”“个性化”,在政府、企业、资本、人才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初步形成了一套基于生态系统理念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同时,着力在政务服务上求突破,为企业营造高效率、便利化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