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云”相聚:让中华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发稿时间:2020-06-01 14:27:47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吴才唤

  故宫博物院首次采取网上直播的形式让公众“云”游故宫,网友观众达3000多万人次。同一时期,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金牌讲解员带领观众“云”观一大,吸引了50多万人次“围观”。全国各地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艺术馆都拨“云”见物、见书、见艺,音乐家“云”端献演。可以说,这些举措,都是让中华文化走出“深宫”、走出“馆藏”、走近大众的创新举措,也是促进中华文化传播的一种有效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扎根人民、深入群众才有生命力,才能得到有效继承和发展。

  育新人聚民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新人”从哪里来?“民心”如何聚?一方面,我们要抓住关键,在引导重点群体上下功夫。青年群体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需要我们关心关爱、施肥培育;贫困地区人口由于受主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及时、有效分享中华文化的精髓,需要我们创造条件、积极引导。据统计,目前贫困村通宽带比例已经达到98%,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也基本普及。因此,网络直播是一个很好的形式。这次“云”游故宫、“云”观一大,虽是疫情防控的原因所致,但正好契合了公众的现实需要。网络互动性、趣味性适应了青少年好奇敏锐、求知求新的特点。特别是贫困地区在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文化振兴是重要因素。通过网络,贫困地区的儿童、青少年可以享受到城里优质的教育和文化资源,使用线上教育和网络直播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文化教育方面的城乡差距。另一方面,大多数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富集。为了展现农村风貌、扩大兴农意识,也可以借鉴应用网上直播的创新形式,大力发展“云”旅游业,让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文化旅游资源有效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

  讲好文化故事。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背后的故事是网络直播文化资源的重要生长点。因此,网络直播要“有备而作”,要精心“打磨”每一个故事。显然,这次“云”游故宫、“云”观一大,从线路、内容、人员的选择上都是经过周密筹划和部署的。值得称赞的是,直播并没有刻意追求“高大上”,而是精心挑选了故宫博物院、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长期从事研究和宣传的专业人士担任主讲,让公众倍感亲切。专业馆员讲解文化故事既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为培育本土人才、实现职业价值、更好引才留才探出了一条新路,从而更加有利于中华文化大众化的长足发展。

  定时常态推送。网络直播文化资源不是“一锤子买卖”,“云”游故宫、“云”观一大,博物馆、美术馆、纪念地、文化宫、音乐厅文化资源的推送应该常态化。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深挖文化宝藏、革命精神、先进思想,全面立体展现文化资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文化大众化需要精耕细作、久久为功。今天和明天的受众不同,相同的受众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文化资源的理解也不同。因此,文化研究者、管理者和传播者需要在坚持文化“根”与“魂”的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定时推送。定时网上直播一方面可缓解现场参观的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云”游、“云”观比在现场“扎堆”更有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处理“藏”与“用”的辩证关系,从而更为有效地保护文化资源特别是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遗迹。当然,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云”游、“云”观都只能助推“深入”现场,不能取代现场参观,两者是互相映衬、互为补充的关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