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共云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 2019年工作总结报告

发稿时间:2020-04-14 12:50:21
来源:云南省委改革办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委深改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改革决策部署,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云南实际,突出问题导向,把稳方向、精准施策,突出实效、全力攻坚,推动改革由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向全面推进、积厚成势转变,再向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发力,加快构建全省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各项改革整体推进,有力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为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改革实践,提升谋改革推改革督改革的水平

  (一)坚持党对改革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省委深改委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作为谋划改革、推进改革、落实改革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结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健全党领导改革工作的体制机制,修订工作规则,构建完善省委深改委统筹决策、专项小组分块抓总、牵头部门主要实施、参与部门各尽其责、改革办协调督促的工作格局。紧盯中央深改委部署要求,每次省委深改委会议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进行传达学习,全年召开会议6次,提请审议重要改革方案、文件和报告42个,听取有关方面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落实专题汇报12次,推动省级层面出台改革方案666个。贯彻中央改革顶层设计,突出云南特点,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工作台账、督察计划,部署改革任务355个、重大改革事项20项、检查评估42项。2014年以来,省级层面共出台改革方案2457个。

  (二)坚持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抓改革。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和“要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等指示精神,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对标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谋划指导改革的精神和作风,聚焦云南实现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带头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带头深入基层、靠前指挥,率队督导调研推动党政机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放管服”、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数字云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环保督察、河(湖)长制等改革任务。坚持抓“关键少数”,以上率下,传导压力,分管省领导、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切实担起改革主体责任,认真谋划本地区本部门改革,领衔解决突出问题,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推动落实。

  (三)坚持以督察考评促改革落地见效。省委深改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抓好改革督察工作,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要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的要求,充分发挥督察“利器”作用和考评“指挥棒”作用,推动改革精准发力、精心实施、精准落实。完善“清单制+责任制”督察机制,建立省委深改委会议决定重要事项分办落实机制。部署安排对2014年、2015年出台的20个重要改革方案开展自查评估,对20个已出台半年以上的改革方案进行专项督察,对科技体制、开放型经济体制2个具有标志性、牵引性的改革事项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旅游转型升级、特色小镇创建、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等7个改革事项进行实地督促检查。坚持实行督察评估情况通报制度,对督察评估发现的100余个问题提出整改落实措施和要求。对16个州(市)、71个省直部门的改革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反馈突出问题162个,提出整改建议161条。各专项小组、责任部门积极主动作为,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查督促评估工作,努力打通改革落地“最后一公里”。

  (四)坚持以好的作风推动改革走深走实。省委深改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的要求,牢固树立“一切工作都要靠抓落实”的理念,以改革思维和办法加强作风建设,以更实举措提高改革成效。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抓改革落实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动结合起来,推进改革工作实打实、硬碰硬,切实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认真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严格执行督察报批程序。抓改革队伍建设,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和改革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举办全省改革专题培训班。加强改革政策宣传解读,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集中宣传,编发《云南改革快报》55期90篇,主流媒体各类宣传报道100余篇(条),营造了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全省将改革推向深入的信心和决心,提升了群众获得感。

  二、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战,推进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一)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省委深改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按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烟草、石油炼化、电力、有色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八大重点产业和“三张牌”发展势头良好,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元台阶,经济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意见,启动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以“六个一”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颗印章管审批”全面推行,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速推进,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更有效率。“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动各类政务服务“掌上办”“指尖办”,上线事项达537个,注册用户达698万人,累计办理业务约2600多万件。全面取消企业账户行政许可,90.51%的企业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开户办理,开户时间压缩75%。优化规划审批流程,推行“四审十一评”,加速项目审批。创新机制构建新型标准化体系,累计发布地方标准1089项。昆明市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营造公平守信市场环境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电力体制改革持续发力,制定电力市场化交易实施方案,成立省电力配售公司,获国家批准开展弃水电量消纳试点,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每千瓦时累计降低0.133元、降幅达到22%,放开一般工商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全年省内市场化交易电量104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8%。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电力交易中心,打造区域电力交换枢纽。我省多措并举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推动建立安全稳定的油气生产供应体系,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升级,部分下放煤炭行政审批权限,淘汰不安全不达标煤矿落后产能516万吨。

  ——完善财政税收体制。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全面取消省级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面落实社保降费减负政策,全年累计为全省实体经济企业降低成本1350亿元。持续推进预算管理改革,以“零”为基点编制预算,打破“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模式,在2018年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基础上再压减行政经费5%以上,非税收入统筹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清理取消政策目标已完成和已到期的项目资金36亿元,将省级36个部门的76个专项转移支付政策清理为36个,压缩比例达52.6%。新增债券发行进度明显加快,全国首家完成财政部提前下达债券额度发行。硬化预算约束管理,2019年省级预算首次实现“零”追加。政府性债务管理“借、用、管、还”制度体系和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不断健全,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力度加大。

  ——健全国资国企治理体系。“1+1+X”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全面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加快推进金融控股、航空产业投资、煤炭等企业集团专业化重组,稳步实施省级部门管理企业集中统一监管,分层分类、因企施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省属国有二级及以下企业混改面达60%。“央地合作”不断深化,冶金集团与中铝集团的混改成为典范。全力化解云南资本债务风险,完成煤化集团4户企业司法重整。

  ——完善地方金融服务和监管体系。实施企业上市倍增三年行动,出台推进企业上市倍增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和“金种子”企业遴选工作方案,遴选确定40家“金种子”企业,新增境内上市公司3家,全年直接融资2687.94亿元。云投集团加快组建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合作共建地方金融监管信息平台。全省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5222.86亿元。稳妥推进44家县级联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印发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实施方案。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机制,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4441.32亿元,120.4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13万已脱贫人口直接获得信贷扶持,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督查组对我省金融扶贫“两支撑”等经验予以肯定。有序推动云南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全力建设“数字云南”。出台云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区块链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一部手机”系列产品成为行业领域的智慧标杆。“一部手机游云南”荣获2019年度国际杰出项目奖,“一部手机办事通”被评为全国省级政府九大优秀政务APP之一,“一部手机云品荟”搭建了云南优质产品展销的诚信平台、直供平台,“一部手机云企贷”从源头上破解农户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已累计授信4828户22亿元,“一部手机办税费”上线三个月即办理业务1200万笔、缴税27亿元。在全国率先建成云南公安大数据平台,整体推进国家禁毒大数据云南中心、云南反恐大数据中心和云南公安大数据中心“三位一体”建设,实现100余类社会行业数据的融合,国家禁毒大数据云南中心向全国公安机关开放授权用户2万个,为全国、南亚东南亚禁毒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国林业等一批“国字号”大数据中心落户云南。成功举办国际智慧旅游大会、“数字云南”区块链国际论坛,建成5G基站1342个,开出全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冠名发票。据《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显示,“数字云南”总指数同比增长75%,全省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迈出实质性步伐。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扎实推进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滇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云南省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铝工业研究中心、硅工业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以上。全省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1.05%。

  此外,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体系,在全国率先试行特色文化及相关产业综合统计制度。深化公路收费制度改革,全省新增ETC用户360.49万,ETC车辆达601万辆。

  (二)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省委深改委以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突破口,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完善内联外通纽带功能,推动与周边国家农业、产能、经贸、金融、人文等五个方面的创新合作,我省与国际国内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合作领域愈加宽广、合作内涵愈加丰富、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区位优势不断释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功能不断增强。

  ——加快推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成立云南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任务分工》的总表以及首创表、部门表、片区表、时限表共5张责任清单,明确106项试点任务的时间表和任务图。加大复制推广全国自贸区改革经验力度,推广落实率为78.9%。昆明片区、红河片区和德宏片区同步实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4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昆明片区出台招商引资“黄金十条”,注册企业超过2000户;红河片区累计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9.26万件,办结率100%;“一窗通”、“一站式”服务让德宏片区的服务效率不断提高。

  ——创新贸易和服务机制。出台云南新时代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和15个跨境方案。全省建成7大类、17个开发开放合作功能区,拥有18个国家一类口岸。办好商洽会、东盟华商会、云台会等展会,中国(云南)国际贸易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云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大力推行无纸化申报退税,推广试行“两无一免”简化退税流程及推广试行“有事找大厅”联合办税机制。建立健全企业“走出去”领事认证应急服务“绿色通道”机制。加快推进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与东盟国家开展深度交流合作,开设了10个境外律师事务所及分支机构。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

  ——全面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全省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18.56小时和0.36小时,同比压缩61.9%和71.4%。勐康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复。中国(云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全省注册企业4025家,注册用户6366个,注册边民58398人,共计申报766.32万票。

  ——推进旅游产业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旅游革命“三部曲”,旅游市场秩序实现根本性好转,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一部手机游云南”重构“游客旅游自由自在、政府管理服务无处不在”的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新环境,树起了全国智慧旅游标杆,“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全面建立,成为云南旅游新品牌和诚信云南标志,启动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腾冲市、石林县入选首批7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农业农村改革扎实推进

  省委深改委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实现量效齐增。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取得实效。

  ——建立稳定脱贫和解决相对贫困的扶弱帮困长效机制。紧紧围绕全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巡视考核指出问题整改、深度贫困地区攻坚等关键环节、重点区域,探索形成省级领导“一线调研、一线检查、一线督战、一线问效”推进机制,精准组织、精准指挥、精准落实、精准考核的攻坚机制,数据质量“扎口”机制和返贫监测预警机制。抓实硬举措,落实硬任务,脱贫攻坚工作呈现出系统推进、标本兼治,迎难而上、决战决胜,成效明显、亮点纷呈的良好态势。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择优创建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和20个特色县,开展3000个美丽乡村创建,全省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三品一标”新认证登记企业532家、产品976个,有效产品数达5407个。扎实推进20万亩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创建思茅区、芒市、开远市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3户,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83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由1.1∶1提高到1.6∶1以上。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率达到98.9%。宜良县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继续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助力全省脱贫攻坚,有效缓解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矛盾。严守耕地红线,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建立补充耕地省级统筹调剂制度,有效保障全省重大建设项目用地的耕地占补平衡需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开展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带动小农户发展相结合的土地经营权入股新型经营主体试点,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国有林场由203个优化整合为141个,培育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40个,全省林业总产值2309亿元,林下经济产值523亿元。

  ——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启动建设“云南省镇村规划管理系统”,构建“省—州(市)—县(市、区)—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六级村庄规划管理体系。全省91%的乡(镇)镇区和92%的村庄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处理,62%的乡(镇)镇区对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改建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3007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527688座,卫生户厕、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分别达76.1%、34.6%。全省实施100.3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2018年绩效评价居全国第2位。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开展,完成3223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708个传统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居全国第二。安宁被确定为全国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19个激励县(市)之一;澄江、大理、腾冲、石屏被列为国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澄江、宾川、大姚、弥勒被列为国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创建国家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县23个、省级示范村300个,全省涌现出一批以临沧鲜花盛开的村庄、普洱民族特色村庄、红河农旅融合村庄、腾冲“五美一最”村庄为代表的不同类型、不同水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优秀案例。

  (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稳步推进

  省委深改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云南建设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工作走出云南特色新路子。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题询问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全年开展专题询问3次。其中,对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问题整改进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副委员长王晨和秘书长杨振武的肯定与批示。持续推进全省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已实现预算联网全覆盖,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肯定。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实施意见。加强对政协委员的思想政治引领,广泛搭建履职交流平台,营造合作共事的良好氛围,充分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族各界群众代表在政协发挥作用。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台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启动第三轮示范创建工程,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昆明、红河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西盟县、峨山县等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五)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多点突破

  省委深改委顺应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在发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增投入、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建机制、促公平,文化、教育、卫生“短板”加快补齐,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启动县级媒体改革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129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成立,国家级试点会泽县、蒙自市等省级首批6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已投入使用。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20个县(市)被列为全国试点,40个县(市)被定为省级试点,分批分级推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出台云南省乡村文化振兴行动计划,推动基层宣传文化阵地整合,曲靖市入选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初步遴选13类350个文旅融合示范重点项目,建立文旅融合项目库,得到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的充分肯定。加强文化企事业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体系建设,开展图书出版单位、国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报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启动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点,对全省107个国有文艺院团2018年度的社会效益进行考核评价,受到文化和旅游部充分肯定。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制定云南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一流党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思政工作成效凸显。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体育、中小学劳动教育、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学生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置、义务教育青年教师培训计划5项教育改革重点任务。大力实施“厅长突破项目”,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步伐,统筹中央资金6.9亿元专项用于“一村一幼”项目建设,预计可建设1230所村级幼儿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高体育占中考分值的权重,与语文、数学、英语并列100分。建立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县机制,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率达93%。稳步推进“云南省普通高中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专科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以“三医联动”改革为主线,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优化社会办医疗机构跨部门审批等政策文件。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全省42个县(市、区)纳入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其中曲靖、临沧以市为整体实施;保山市、文山市、景洪市申报成为国家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成功入列第一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省份,心血管、呼吸、中医专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在落地云南。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5所医院纳入国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改革。不断完善全民医保制度,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实现县域全覆盖,并延伸到乡镇卫生院。持续巩固多元复合式付费方式改革,全省8个统筹区、138家医疗机构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改革,昆明市纳入国家DRGs付费改革试点。积极开展县域内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资金按人头打包付费改革试点,云县、祥云县、峨山县等地改革成效显著。深化药品耗材流通体制改革,参加国家第二批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在曲靖市开展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集中采购试点。全省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同步建立相应补偿机制。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进,高值医用耗材采购、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等改革经验加快复制推广。

  ——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户外运动发展纲要。创新全民健身服务方式,持续深入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低免开放资金补助从大型场馆向中小场馆扩展,全省437个各类体育场馆实行低免开放。积极推进足球改革、体教结合、体旅融合等专项改革,构建融入体育强国战略的云南高原特色体育发展的体制机制。芒市入选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

  (六)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省委深改委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全面推开政法领域改革,制定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清单,系统部署实施8个体系42项任务310项改革措施,推进落实年度改革措施122项。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以员额法官检察官为重点的权责配置体系和以法官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权运行机制,健全新型办案监督管理模式和司法绩效考评机制,成立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新遴选320名员额法官和200名员额检察官。推进政法机关机构改革,全省法院内设机构从1926个精简为1014个,检察院内设机构由2367个精简至1109个。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推进诉源治理和民事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实行刑事案件捕诉一体办理,全面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面提升司法效率,加强“四大检察职能”建设,全省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案件数量居全国前三。深化律师制度改革,完善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机制,率先在全国实现律师协会党组织在州市一级全覆盖。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建设“雪亮工程”“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率先成立国际警察教育培训学院和东南亚执法研究中心,累计为南亚东南亚国家培训执法官员2000余名。完善多元纠纷化解体系,创新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全省149个法院普遍建立诉调对接中心,试点应用云南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调解成功10723件。加强命案防范治理工作,全省命案数同比下降24.56%,甩掉了命案数全国第一的帽子。完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体系,督促整改城市火灾隐患问题,开展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省安全生产、城市公共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场所安全形势保持总体平稳。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开展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治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在宜良等10个县(区)开展省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在临沧市推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在2个州(市)、42个县(区)推开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全省14300个行政村(社区)法律服务线上线下全覆盖。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的长效机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上线运行覆盖全省16个州(市)和40个省级单位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各类信用信息7542万条,对6020家失信主体向全社会公示。积极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治理,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归集执行期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36条,为4932名劳动者追发工资5016万元。优化户籍、车检驾考、出入境等行政管理制度,先后出台35条便民利民举措和22条服务群众措施,累计制定发布202项公安机关“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取消35项证明材料,建成136个“公安自助便民服务超市”和“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做好退伍军人保障工作,成立云南省退役军人就业培训创业孵化基地,对700余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完成适应性培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率先推广社会救助资金“社银一体化”发放,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比去年底增长9.34%、19.2%,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平均标准较去年增长9.67%。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参保率98.68%,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3元。加强儿童福利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将父母重病、重残、服刑等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精准保障范围,集中供养、散居孤儿月人均补助标准分别达1974元、1274元,惠及21069人。加强兜底保障,全面建立社会救助协理员制度,打造“智慧救助”,全面启动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对象合计2166.93万人次。

  (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发力

  省委深改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生态修复等“8个标志性战役”,扎实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居全国第3位,全省森林覆盖率、蓄积量和湿地保护率实现增长。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将已有工作基础的昆明市和大理市纳入试点范围,与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同步编制完成。同步制定县(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和技术标准,研究起草县(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技术标准和规范,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奠定基础。

  ——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强化自然资源管理,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报告制度,编制完成云南省2018年度国有自然资源报告,摸清资源家底。全面启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试点,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办法(试行)。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全力弥补生态功能区所在地政府和居民为保护生态环境所形成的实际支出与机会成本,省级财政下达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76.86亿元,基本形成以生态功能区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为重点补充的省对下财力性转移支付制度,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提高到60%以上。

  ——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持续深化河(湖)长制,排查河湖乱占、乱堆、乱建、乱采等“四乱”问题5848个,完成整改销号率达99.9%。精准实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向好,抚仙湖、泸沽湖水质长期保持Ⅰ类,长江流域水质优良率达到74%、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推进水源地保护工作。制定云南省水源地保护攻坚战、云南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措施,水源每季度监测一次,每两年开展一次水质全分析监测。

  ——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构建省级督察体系、规范干部双管模式、调整监测管理体制等取得实质性进展。

  (八)党建纪检领域改革走深走实

  省委深改委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自我革命精神持续净化政治生态,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云南政治生态由“乱”而“治”,迎来了根本好转的重要“拐点”,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制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进一步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意见、云南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核考察办法、干部政治素质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和改进全省机关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及城市、党员教育管理、律师行业和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等重点任务清单,推动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制定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省属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加强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制定云南省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方案,基本完成职级套转和职级设置方案审批工作,各级机关(单位)共完成套转12.6万人。完成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试点,符合晋升职员等级年限条件的120人中有108人获得晋升,进一步调动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各群团组织坚持党建带群建,严格按照“强三性”“去四化”要求,大幅提高基层一线代表委员的比例。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已出台工、青、妇、科协改革方案。

  ——坚持和完善监督体系。制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实施细则等“1+4”制度、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实施细则、深化云南省纪委云南省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延展工作手臂、实施精准监督,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17起、处分657人,第一时间通报曝光问题线索20期212条。把监察权向基层、村(社区)延伸,全省共派出1404个乡镇(街道)监察室,探索建立村(社区)监察联络员制度,构建起乡镇(街道)村(社区)“监督网”,实现监察监督全覆盖。组织开展管党治党年度“政治考核”,分两次召开州(市)党委书记和部分省级单位党组(党委)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专题报告会,听取16个州(市)党委书记和7个省级单位党组(党委)书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汇报。推进试点检举举报平台建设,实现应用来访接待信息系统全省县级全覆盖,制定群众来访接待工作规程,全面提升来访接待工作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得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充分肯定。

  三、明确目标要求,确保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改革工作,时机关键、意义重大。省委深改委要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对标中央改革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增强以改革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云南得到坚决贯彻落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是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改革工作的一个重要实践遵循。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考察云南时给云南明确的“四个突出特点”,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改革的重点和优先,奔着问题去、扭住问题改,不断补齐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和制度建设的短板弱项。坚持目标导向,对照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确立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和今年年初考察云南提出的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对照党中央提出的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目标,强化工作指导、任务督导、责任传导,以目标倒逼工作进度、检验工作成效。坚持结果导向,紧扣让各方面制度成熟定型,以工作实效衡量改革成果,把符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符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抓改革的基本标准,精心谋划精准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一是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改革。提高政治站位,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个整体,一体学习贯彻、一体推进落实,把蕴含其中的工作方法、部署要求贯彻到改革全过程各方面,抓紧编制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贯彻中央顶层设计,紧密结合云南实际,推进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备制度,不断推动各项改革走深走实。二是加强已部署改革任务的巩固提升。对照省委重要改革举措5年和7年实施规划,对党中央已经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大以来部署的改革任务进行“回头看”,对已经出台的改革方案落实得怎么样、遇到什么困难、群众怎么评价、需要如何改进等问题,做到基本情况清楚、问题分析清楚、工作方向清楚。三是着力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加强党的建设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区域协调发展、营商环境、民营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财政金融、能源体制、省属企业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统计体系、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农村集体产权、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国土空间规划、生态建设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决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梗阻,确保各项制度落地生根、早见成效。四是推动改革系统集成。立足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巩固和深化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聚焦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农业农村、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统筹谋划提出促进云南高质量发展具有牵引力、穿透力、执行力的集成型改革,及时把地方改革和治理的成熟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推动国家治理总体部署与省域治理实践创新更好结合,促进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五是健全抓改革的高效机制。把制度执行和监督贯穿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的全过程,以钉钉子精神强化改革督察、调度、检查、评估工作,做到督察督到痛处、调度调到难处、考核考到实处,确保各项改革落地见效。要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注重在改革实践中检验干部,激励勇于改革、善于改革者,治理在改革过程中的“慵政”、“懒政”行为。六是抓好改革队伍专业化建设。推动改革培训进党校,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加强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建设一支懂国情、懂省情、懂改革、有理论、有实践、会操刀的专业化队伍。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