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三农”工作 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

发稿时间:2020-03-31 12:27:37
来源:《求是》2020/06作者:韩长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发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攻令,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集结号,为做好今年“三农”工作、打牢农业基础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要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三农”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把疫情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党中央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重点任务如期完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全局,关系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这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紧迫要求。农村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乡村量大面广,人口流动大,防疫基础薄弱。把住农村疫情防控关口,构筑起坚固防线,防止疫情向乡村扩散蔓延,是巩固拓展疫情防控积极向好态势的重大任务,对于赢得疫情防控全局战略主动至关重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后勤保障必须给力,农副产品不能断供。抓好“米袋子”、“菜篮子”,保障主副食品供应,消除老百姓断粮缺菜之虞,才能稳定民心、稳住阵脚,形成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这是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有力支撑。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国实体经济困难较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新冠肺炎疫情从消费、生产、就业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冲击,经济发展面临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三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后院。稳住农业,就稳住了物价稳定的基础;稳住农民工务工,就稳住了就业稳定的大头;稳住农村社会,就稳住了社会稳定的基本面。恢复和发展经济,乡村是大有可为的天地,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扩大乡村建设投资,挖掘农村巨大市场潜力,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农”工作成效。本来脱贫攻坚还有一些最后的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还有一些突出的短板必须补上,许多硬仗打起来就比较吃劲,现在又受到疫情影响,任务更加艰巨,时间更加紧迫。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必须再加把劲,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把全面小康的“三农”短板补得更牢靠,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确保全面小康社会成色十足。

  二、高度重视疫情对“三农”工作的影响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形成了较大冲击,给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了较大影响,做好“三农”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疫情对“三农”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禽类、蔬菜生产遭受冲击较大。受前期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畜禽饲料供应不畅,活禽交易市场关闭,家禽正常供种、运输、屠宰、销售渠道被阻断,造成家禽养殖业暂时陷入困境。由于消费需求不振、产销通道受阻,一些地区蔬菜、水果、花卉等出现卖难,部分地区水产品滞销“压塘”。有些地方农资下乡、农机上路、农民下田受阻,耕田整地、备种备肥、田间管理延迟,春耕备耕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风险增大,受临时性劳务工流动管控严格、部分产品滞销积压的影响,用工难、用工贵、资金短缺等问题突出,维持再生产困难加大。近期,随着促春耕、保运输、稳复工等政策措施的出台,这些影响正在逐渐减弱。

  春耕时节,农时紧迫。全国各地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春管,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图为2020年3月5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小麦育种基地,农户驾驶农机进行除草作业。 人民图片 朱涛/摄

  二是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影响较大,保持“两个快于”势头难度加大。受疫情影响,农副产品消费需求不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本停摆,直接影响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农民工就业密集的行业都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这些行业复工时间延迟、农民工返岗时间推后,直接导致农民工资性收入减少。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农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势头可能发生逆转。

  三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受到一定影响,因疫致贫、返贫压力加大。突发疫情对贫困地区发展、贫困户脱贫增收和扶贫工作项目推进都造成了一定影响。2019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9.7%、20.3%,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00多万。疫情使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运转受阻,一些贫困地区扶贫车间停工,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难,打工收入遭受较大损失。一些地方扶贫产业刚刚起步,农副产品运不出、销不动,产业发展面临一定冲击。这些影响增加了未脱贫户脱贫难度,还可能造成已脱贫户收入下降而返贫。在脱贫攻坚进入最后攻城拔寨之际,因疫致贫、因疫返贫问题不容忽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坚持疫情防控和“三农”重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努力将疫情对农业农村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一方面,认真抓好农村疫情防控。组织发动农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开展群防群控,逐村逐户落实防控措施。农村疫情防控有条不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另一方面,抓好农业农村复工复产。严格落实“绿色通道”制度,协调主产区与武汉等重点城市建立蔬菜“一对一”保供机制,及时受理并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菜篮子”产品生产、运输、流通、销售等环节突出问题。将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和水产品加工等骨干企业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推动尽早复工复产。目前,“菜篮子”产品产销循环逐步畅通,主要农产品供求形势总体好转。同时,全力组织好春季农业生产,动员基层、农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抢抓农时、下田生产,做好农资供应和农机调度,分区域、分作物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目前,春耕生产正从南到北全面展开,农资供应总体有保障,粮油播种面积总体稳定,苗情、墒情普遍较好,为夏季粮食丰收打下了较好基础。

  经过前一阶段的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当前,尽管疫情对农业农村的影响还在持续,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不会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的基本面。要看到,多年来我国“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农业生产基础不断巩固,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库存充裕,农产品供给有保障;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0%,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日子更加殷实。这为我们抗击疫情、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三、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

  当前,我们正处在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的关键时期,处在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推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在农村疫情防控上决不能有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在完成“三农”工作重点任务上决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咬定全年“三农”工作目标任务不松懈,主动担当、精准施策,强化底线思维,防范重大风险,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工作,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坚决守住农村疫情防控阵地,坚决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决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的“三农”答卷。

  毫不松懈抓好农村疫情防控。继续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疫情反弹,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把这次疫情防控作为检验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农民群众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保持村庄环境整洁,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做好对农村老弱孤残等特殊人群的关爱服务,压实责任,全面排查,精准救助,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困难,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坚持依法防控,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加强疫情期间农村矛盾纠纷化解,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地方出现农畜牧产品卖难问题,各地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积极联合电商平台开辟“绿色通道”,以打通产销梗阻。图为2020年2月23日,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畜牧水产局干部(右)化身直播间主播和网红主播一起在电商平台销售当地特产——绿壳鸡蛋。 中新社记者 何江华/摄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既定脱贫目标不动摇、脱贫质量不下降,梳理明确疫情影响问题清单、对策清单、责任清单,整合帮扶资源,加快实施各项帮扶政策,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针对疫情对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冲击较大的情况,把产业和就业脱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夯实稳定脱贫的根基。多措并举解决好农畜产品滞销卖难,逐个找问题解难题,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抓好消费扶贫,防止农产品积压。推动出台优惠政策,协调解决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际困难,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推动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精准对接。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尽快复工,吸纳当地就业。加快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优先审批、尽快开工,加大生产、销售环节支持力度,提高项目带贫益贫效果。

  千方百计稳住农业基本盘。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农业丰收,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至关重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保持应有的自给率,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切实把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场到户,持续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今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督促各地把“菜篮子”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予以保障,做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

  着力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落后是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最直观的体现。把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与应对疫情对经济影响、扩大有效投资紧密结合起来,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把当务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卫生、人居环境等短板,使各类惠民工程落地见效,让亿万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针对此次疫情暴露出来的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薄弱、医护力量不足、防护物资短缺、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控制不到位等问题,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更好保障农民群众健康安全。以防疫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强化粪污治理管控,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变成组织动员农民广泛参与的过程,变成改变农民生活习惯、提升生活品质的过程。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的冷链物流体系薄弱、储备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尽快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支持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应急保障能力。

  大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是群众全面小康获得感的最直观体现。这次疫情已经对农民收入带来实实在在的冲击。要着力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确保全面小康之年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有序引导农民工返岗复工,用足用好失业保险金援企稳岗政策,落实对中小微企业、个体户扶持政策,稳定农民工就业。更大力度挖掘农村吸纳就业潜力,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扩大以工代赈政策实施范围,引导农民通过参与乡村建设管护获得工资性收入。进一步加大农村双创扶持力度,推动土地、财税、金融、用电等扶持政策落实落地,加大实施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力度,加快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基地,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拓宽农村就业增收空间。瞄准疫情过后消费方式转变和补偿性消费的契机,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实现经营效益和农民收入双提升。

  四、不误农时抓好春季农业生产

  “粮稳天下安”。应对疫情冲击更加凸显了做好“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要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农时不等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是做好今年“三农”工作的当务之急,更是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的当务之急。当前,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春季田间管理,夺取夏季粮油丰收。今年夏粮生产基础较好,冬小麦播种面积达3.32亿亩,目前墒情和苗情有利,但夺取丰收还要过“倒春寒”、病虫害、“干热风”等关口。当前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已全面展开,各地要抓住关键农时季节,落实以县为单位分区分级防控疫情的要求,积极开展田间管理。今年是暖冬,小麦抗寒锻炼不够,生育期提前,病源基数大,要动员农民下田,及时施肥、打药、浇水,组织农技专家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指导服务,推动控旺防倒、促弱转壮等技术措施落实到田,确保夏粮丰收。

  抓早抓好春耕备耕,赢得全年粮食丰收主动权。春耕备耕正从南到北陆续展开,当前要着力抓紧做好备春耕工作,切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经初步调度,今年春播粮食种植意向面积9亿亩左右,比上年略减300万亩,主要是早稻减少200万亩。推动出台临时性补助措施,引导南方地区恢复双季稻,力争早稻面积不低于去年。今年结构调整不再减少粮食面积,玉米要稳定,轮作休耕试点将作适当调整,粮改饲主要支持北方农牧交错带。受疫情影响,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经营受阻,要推动农资生产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经营门店尽快开业,建立点对点保供运输“绿色通道”,确保春耕前能到店到村。搞好农机调配检修,组织好跨区作业,保障农机顺利上路下田。加强对规模经营主体的帮扶引导,推广“一站式”生产托管服务。湖北及其他疫情较重的市县也要在做好严格防控前提下开展春耕生产,做到不误农时。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资生产。各地都在推动农资生产企业加快复工复产,保障农资市场供应,助力春耕生产。图为2020年2月27日,安徽省芜湖市三山经济开发区的中联重科芜湖工业园内,工人在智能农机生产线上工作。 中新社记者 程依宝/摄

  组织好“菜篮子”产品生产,保障当前供应。认真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恢复正常生产流通秩序。目前全国冬春蔬菜面积8400多万亩,要搞好菜田管理和采摘,引导适当扩种,增加“春淡”期间蔬菜供应。帮助“南菜北运”和设施蔬菜重点省以及规模经营主体打通流通堵点,加强与武汉等重点城市“菜篮子”产品点对点对接,切实保障供应。推进饲料、屠宰、加工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搞好饲料及种畜禽调运,落实活禽交易市场分类管理的要求,指导屠宰企业与养殖场户对接,推动压栏肉禽集中屠宰上市。部分地区水产品“压塘”严重,要推动加工企业尽快复产,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卖鱼难”问题。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问题。

  落实落细各项扶持政策,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当前生猪产能仍处于历史低位,今年特别是上半年生猪稳产保供任务十分艰巨。各省(区、市)要将国务院批准的生猪稳产保供承诺目标细化分解到县市,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如期实现。加大政策落实督促检查力度,继续推动养殖用地纳入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环评实行承诺制备案制等政策落地,对禁养区清理整改情况进行核查。生猪养殖抵质押贷款试点已由4省扩大到全国,养殖场户贷款贴息补助范围从年出栏5000头以上调整至500头以上,要抓紧扩大贷款规模,使更多养殖场户受益。市县农业部门要建立联系养殖场户制度,推动新建扩建生猪养殖项目尽快开工,早日形成产能。坚持“抓大带小”,实施好龙头企业带万户生猪产业扶贫项目,带动中小养殖户补栏增养。着力解决家禽养殖因疫情遇到的困难,支持养殖场户加快补栏、扩大生产,确保全年禽肉产量继续增加。

  疫情防控期间,更要重视组织农业种植户做好蔬菜管护和育苗栽培工作,保障“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图为2020年3月3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三团设施农业种植户正在管护蔬菜。 人民图片 陈洋/摄

  立足抗灾夺丰收,切实抓好农业防灾减灾。今年动植物疫病防控压力大,各地要及早做好应对准备。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区域性、阶段性极端天气发生几率较高,要重点抓好抗旱防涝。强化四川、陕西等小麦条锈病和江苏、安徽等小麦赤霉病菌源区监测防治。特别要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防治,及早准备好药剂药械,开展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实施防线前移、划区布防,首先抓好云南、广西等地监测防治,坚决遏制暴发成灾。加强沙漠蝗入侵监测预警,做好一旦发生立即消灭的准备。冬春也是动物疫病高发期,要密切监测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快速规范处置新发疫情,加快落实乡镇动物防疫特聘计划,妥善解决防疫人员进村难、疫苗采购运送受阻等问题,确保集中免疫等防控措施落实落地,防止出现多种疫情叠加。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