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需要突出强调机会公平与保障基本民生的关键作用,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需求,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现阶段,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与推进不同于以往,新的发展阶段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正确理解与有效应对将直接影响到公正理念在全社会的传播与实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共享发展理念,突出了注重机会公平与保障基本民生的关键作用,并强调了经济发展成果应当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需求。
面对新形势与新任务,当前维护与推进社会公正最主要的问题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如何平衡。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指引下,我国的改革进程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平稳性相结合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必须考虑社会建设的协同跟进问题。过去30多年里,我国的改革重心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推进发展,这在一定阶段内是符合我国社会实际情况的,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同时带动了社会领域、文化领域与政治领域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系统内,经济领域的投入远远超过其他领域,由此逐步形成一种观念,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即经济发展指标和水准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群体优劣状况的唯一判断标准。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向深层次化推进,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风险性预期再次将地方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关注焦点集中转向了经济领域,从而忽视并遮蔽了社会领域内一些值得关切的紧迫性、敏感性问题。
实际上,经济与社会不平衡发展所带来的矛盾问题近些年不断在民生领域内集中显现,一系列源自社会中下阶层的冲突都与社会公正的问题相关联。最重要的影响体现在,经济理性替代了社会道义。在经济理性的指引下,人们更加热衷于谈论财富获取的手段,金钱成为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评价、交往、协商的主要依据。更为严重的是,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泛化为利益标准,物质利益的得失成为社会谈判协商的筹码,实质上导致了社会责任与社会正义的缺失,最终的结果是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与群体矛盾冲突。平衡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经济的提振需要为社会的跟进留有空间。“十三五”期间,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仍然是党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心所在,在保证经济平稳转型的前提下,需要为社会建设的跟进预留存量资源,这主要体现在对基础民生领域的持续投入以及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实践上。十八届五中全会所论及的共享发展理念,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涵盖了当前社会民生建设的各个方面,扶贫、教育、就业、收入、养老、医疗、人口,每一个领域不仅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成果是否惠及民生的最直观反映,而这些领域内制度的安排、政策的实施、保障的推进离不开社会治理精细化、专业化、人性化的根本要求。
经济结构的转型需要社会活力的释放。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使我国社会公众的市场需求与消费意愿得到合理有效的释放,这实际上是如何激发社会活力的问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仅是鼓励青年群体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实现人生理想,更重要的是在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受益的理念与共同参与的氛围,共谋国家持续发展,共同出力经济转轨。这其中,社会活力的有效释放尤其需要公平正义的维护,因为,机会的公平保证了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司法的正义保证了人们分享社会成果的有序性。同时,人民群众对社会公正的现实感受往往与自身生活的实际体验相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激发社会活力的同时,细致分析不同群体对社会公正的具体要求。例如,城市打工群体对公正的期望在于可以提供更多平等的改善收入与生活条件的机会上,城市白领群体对公正的期望是可以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共享机会,企业经营管理者群体对公正的期望则是可以保证其家庭合法财产的安全性。所以,以具体政策来营造社会公平正义的环境时,应当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
经济发展的良性有序需要社会建设的稳定持续。从现代社会的成长经验来看,一方面,经济发展的目的最终是要推进社会财富的增长,另一方面,在一定阶段内,社会建设的稳定性构筑了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与动力源泉。而公平正义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内在核心,也是传统商业活动中朴素的价值认同信条,共通的理念内涵与目标诉求使之成为联系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的重要纽带。同时,社会公正的有效推进规范了市场的行为、明确了政府的责任、塑造了公众的信心,从而疏导并化解了由于经济无限侵入社会领域所带来的群体利益纠纷与矛盾冲突,这其中,底线公平和程序公平是最基本的政策运行准则。社会公正理念在全社会的维护,不仅需要在舆论宣传上进行有效的引导,还需要借助政策的实施使其具体化、清晰化,同时更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可以说,共享发展理念是社会公正在民生领域落实与实践的集中体现,共享就是要借助政策的实施来搭建社会不同群体民主协商的平台,实现社会各方的交流沟通与相互合作,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具有共识性的价值观念与社会规范,增进人民团结幸福,进而保证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合法性与正义性,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与公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