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调结构与去杠杆不可偏废

发稿时间:2015-11-06 00:00:00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今后5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他还指出,中国同时已进入了去杠杆阶段。可见,中国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还面临一个如何去杠杆的问题。而经济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借助杠杆的作用。如何度过阵痛期,对中国来说,真的是十分严峻的考验。

  就经济结构调整来说,风险主要来自于经济增长速度和就业。因为,凡是产能过剩行业,都是对GDP贡献很大且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一旦力度过大,势必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影响就业,最终影响居民收入的提高。除非其他行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足以支撑这些行业的调整,否则,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如何在调整时平稳过渡,是一个需要相当智慧和魄力的问题。

  不过,风险再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工作也不能放松,且力度必须加大。尤其是地方政府,不能因为一时的需要,而继续把资源和资金、政策等用到产能过剩行业,不能再损害创业创新这个重点。阵痛是必须的,必要的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主动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才能主动地释放风险,才能把风险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点。更何况,目前还不至于因为经济结构调整而出现严重风险。

  倒是如何去杠杆,更值得各级政府认真关注和思考。因为,去杠杆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政府和企业,政府和平台公司的高负债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高负债率。而更为严峻的事实是,在中国推行的高利率制度下,如果再不去杠杆,再依靠杠杆进行扩张,别的不说,仅融资成本就足以将经济带向风险的深渊,让经济结构调整化为无形,让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消耗殆尽。譬如政府负债,要不是决策层采取债务置换的方式,从今年起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或区域性金融风险。同时,企业间的互保,也会因为个别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而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国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面临的阵痛,很大程度上源于高杠杆带来的压力。所以,未来5年,中国在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还必须加快去杠杆步伐,且不能引发新的风险。

  首先,通过压缩过剩产能,释放一部分债务风险,并腾出一部分资金,支持新兴产业和实体产业的发展,以弥补压缩带来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并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即便债务总量不能减少,因为结构合理了,杠杆率也会自然降低。

  其次,要以强有力的措施压缩地方政府债务,坚决控制地方债务的进一步扩大。这其中,建立债务偿还机制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不然,任凭地方政府盲目扩大债务,去杠杆化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最后,要充分发挥消费拉动作用,通过发展来达到去杠杆的目的。巨大的债务已经形成,M2也已经能多不能少,只能通过发展、通过经济运行质量提高、通过经济总量扩大,降低M2和GDP之间的比重,以此来改善债务结构,提高债务风险的控制能力。而这一切,必须依赖于消费潜力的挖掘,而不能再过度依赖投资。■(2015年第5期《群众》谭浩俊)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