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将开通,免费供各地自主选择使用。平台资源包括防疫知识、红色教育资源、专题教育资源,以及从小学至普通高中的主要学科课程资源,课程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据悉,北京各区教委、各校老师已做好准备,在这一天开始指导中小学生“线上”学习。
从2月10日开始,“停课不停学”这个热点话题已经持续了一周。在原本要开学的日子,一些地方中小学校通过网课、视频直播等方式让学生在家学习。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一些网课变味了。线下的学校生活被完整复制到线上,不“停学”变成了“不停”学,并产生了“水土不服”。
家长们反映,这些“水土不服”包括“重复打卡”“反复下载各种视频直播平台”“直播时反复掉线”“孩子反复走神老师无法兼顾”“互动性不强”等等。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停课不停学”是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要防止照搬、套用正常课堂教学方式直接用于线上。
“停课不停学”,究竟该如何教?怎么学?它的真正内涵又是什么呢?
线上学习,只是方式之一
2月10日,包括湖北省在内的不少地方中小学校开始了“线上学习”的课程。
在上课之前,不少家长对此表示欢迎。“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一直居家懒散下去,功课落后不说,很多学习习惯又要重新开始培养。”河北省唐山市初中二年级学生家长孟哲告诉记者。
正式上课之后,孟哲体会到的却是力不从心。“孩子没有手机,我需要不停地为他打卡,上下课、收发作业等等。之前是他一个人学习,现在变成了我们两个人一起学习。”
一个人的学习内容,压在两个人头上,没有分解,却变多了。
他们一天的学习时光是这样的:学校要求学生们早上8点在某视频软件开班会,然后利用视频软件早读。紧接着,就是各科老师直播课登场了。“看直播课的过程中,我总是捏一把汗,因为我需要完整地陪伴在孩子身边,这样他才能不走神。一天下来,我们两个都很累。”
家长累,老师也不轻松。“我有时候会感到很紧张、焦虑,因为看不到学生的表情,我不能确定他们是不是听懂了,感觉工作量比线下多,但是效果如何不能掌握。”河北省唐山市初中二年级班主任李颖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教师不能熟练掌握“录屏”等技术,同时,对于直播了解有限,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比如,在直播课上,我应该怎么提问呢?我想到和学生‘连麦’的方式,但是有时需要学生再开一个直播,我们往往手忙脚乱。”李颖说。
2月11日,教育部门明确指出,如果强行要求所有教师进行录播,不仅质量上难以保障,而且也会增加教师负担,并且造成资源浪费,这种现象必须予以制止。
在各地出台的实施方案中,又有相应的具体措施。
北京规定:延期开学是假期的延续,各校均不得以任何形式集体组织上新课,也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线下教学活动和集体活动。“停课不停学”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坚决反对“线上满堂灌”。
山东则明确,小学生每次教学活动持续时间原则上15~20分钟,中学生25~30分钟,增大休息间隔。每日组织学生线上学习时间,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不超过8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
教育是情感的交流、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思维和逻辑链条,这些目前还无法通过直播课或各种软件来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应该各司其职,不能把线下的学习复制到线上。这不现实,效果也不好。直播的功能应该是组织学生学习,让孩子在线下学得更好,而不是把所有的孩子都拉到线上”北京海淀教师王向东(化名)说,“老师应该少讲课,多指导,尤其是多给予方法性的指导,把时间用在沟通和交流上,还可以采取录播和直播相结合的方式。我的经验是把学生组织起来,分小组学习,发动学生自己的力量。线上教学的特点是‘划重点’‘碎片化’,应该充分利用其特点,让它成为常态化学习的一部分。今后正常教学秩序恢复之后,老师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所需,用好这种教学资源。”
学习的课程,在书本之外
疫情打破了安稳的日子,而抗疫的过程,却也给我们竖起了镜子、立起了榜样、提供了试题、供给了学习资源……
疫情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大书”。“这段时间,正是之前一直忙于应试的师生们静下心来‘读’疫情、‘读’社会、‘读’自己的好时机。借助前人留下的那些直面灾难和人生、直抵人心和人性的名著佳作,借此提升每个人对生活对生命对社会的观察力和领悟力,把读有字之书与读无字之书结合起来,提高每个人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小微表示。
延期开学背景下,如何将疫情中的世界万象整合为孩子们学习的课程资源?如何让孩子们在家也能像在学校一样,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这是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思考的。
不打乱国家课程结构和内容,不完全依赖以讲授为主的网上微课资源,不过长时间依靠电脑和手机学习,充分考虑隔空学习的特点,不增加孩子和家长的负担,重庆谢家湾小学老师组成的“专题研究活动”项目组迅速成立,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专题,研发实施专题活动课程,驱动孩子们的学习。
让我们来看看不同年级学生的主题探究问题:1-2年级的孩子们以“今年过年,为什么不能出门玩呢?”结合最直接的感受、体验,在探究形成正确观念、养成良好习惯、关爱重要他人、涵养社会责任。
3-4年级的孩子们围绕“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为什么各省市、国家启动一级响应?”思考当国家面临突发重大事件,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应该怎么做?综合分析不同的社会群体、各行业、各领域如何合作协同来共同打赢这场病毒战役……在学习中去理解个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的骨血相连。
5-6年级的孩子们将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何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专题开展研究,去学习平和客观地理解中国与世界、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融。
“从专题活动项目组到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科学、道德与法治各学科组,从年级组到各班主任,研究还在一步一步深化、细化……不一样的‘停课不停学’将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启发,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收获。”刘希娅说。
“对于同样的事情,许多不同的描述、不同的观点,让我们感受到审慎判断的重要,也给我们机会运用这些素材学习判断:考察证据,考察逻辑,考察视角和立场,考察蕴含的情绪情感、立意、境界,由此得出尽可能有根有据的判断,也学着尽可能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地说话、做事,并不断提升立意和境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鞠玉翠认为,这场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大事件,给每个人出了考题,而且是真实情境题。每个人都要做出自己的答卷,并在这一过程中展现自己的综合素养与关键能力。越能够有意识地把这考试也当作教育过程,不断检视自身的长短优劣,进而扬长补短,我们越能够在抗疫的过程中学会健康成长。
居家学习,家校共通、共识、共育
无疑,当下,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都遭遇到了时空离散的现代性困境。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基于这一时代命题,给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交往创造更多的时空。”北京中学教师余国志认为,学校可以做一些逆周期操作,不妨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把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时间交给学生,把“控”变为“推”,把“教”变为“学”,把“管”变为“伴”。
“居家成长”“停课不停学”是学生成长刚需。
“一个转变的契机也摆在面前。这就是我们一直呼吁而举步维艰的、费劲推动而寸步难行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不管呼唤了多少年——要转变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主,课堂教学的重心要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上来。”北京市特级教师、朝阳区教研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何郁说,这就倒逼着教师想一想,学生在没有人监管下,该如何有效自学?
何郁建议:“首先,帮助学生拟定好学习目标。做任何事情,都应明确目标,学习也是如此。安排了1课时,不能仅仅丢给学生一堆学习任务或一堆学习内容,还必须告诉学生,这1课时我们要达成什么目标,要训练什么能力,这就是学习目标。其次,重点应放在学法指导的研究和锤炼上。因为是居家自学,这次疫情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提升自学品质和训练自学能力,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做学法指导,一要具有可操作性,二要有针对性,它明确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居家自学时,完全不需要老师指导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要做好学习清单与自测自评设计。”
“停课不停学的倡导和行为,要立足于密切家校联系,共创育人环境,而不是单纯为了课程学习。”上海大学教授谭旭东说,学校和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与学习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因此,家校合作,共育学生,这是需要倡导的。比如,这一次就是锻炼和培养自己自学能力的好机会。作为家长的他很满意自己孩子的居家学习。“当然,我们一直比较注重书香环境的营造,也会经常和孩子讨论名著,包括一些生活热点,如这次灾疫。”
美家美食、动感时刻、创意空间……非常时期,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的“非常课堂”成了不可多得的亲子时光。看过“面粉面粉动起来”视频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操作起来,拉上爸爸妈妈参加比拼;用洗洁精配上啤酒,孩子成为能帮妈妈做家务的小暖男了。家庭生活小能手、锻炼健身小达人、创意无限小天才,非常课程成为学生成长的营养菜单。
“现在,也是我们的成长期。‘停课不停学’不是急于在网课教学中掌握多少学科新知识,也不是急于借机“弯道超车”。不管是父母,抑或教育工作者,还是教育部门,都应该抓住教育的契机,全方位合力提升教育质量。”余国志说。
此时,河南省教育厅厅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动情的一番话在网络上流传:“在灾难面前,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每一位同学必须真正地做到风雨同舟、携手共进。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我们需要共同面对、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承担,在教学条件变化、交流空间变化中把疫情、把灾难当成教材,把我们应该做的、能够做的、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最佳,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共同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进一步树立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的奋斗精神和赤诚仁爱、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真正与祖国一起成长,在灾难和不幸面前,让灾难见证我们坚定成长的足迹,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