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刘邦与张良问答录考析

发稿时间:2020-02-10 17:27:31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张大可

  下邑之谋,史称“下邑画策”。下邑,秦县名,在今安徽砀山县。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彭城大战,汉军五十六万败于楚军三万,全军溃散。汉王刘邦在败逃途中差点当了俘虏,刚一脱险,就在下邑问计群臣,张良答以灭楚策略,这就是“下邑之谋”。史籍记载简略,刘邦与张良的一问一答,实际是最高首脑会议的浓缩。刘邦面对群臣发问,就表明是一次紧急的高层首脑会议。下面分层次来解读。

  其一,瓦解项羽集团,建立汉兵南翼战线。项羽伐齐,九江王黥布称病不出,彭城大战,决定项羽生死命运,黥布坐山观虎斗,张良从中看出了黥布与项羽已有裂痕。黥布是项王手下第一枭将,如果黥布归汉,不仅能削弱项羽集团,而且在政治上心理上对项羽是沉重打击。刘邦派随何出使淮南,说降黥布,刘邦称随何之功抵五万之师。

  其二,争取中间力量彭越,乱楚后方。彭越是一员可独当一面的勇将,他未得封王,恨死了项羽。彭越的根基在楚梁地,这是项羽的心脏地区。彭越反楚如同一把尖刀插在楚军的心脏上,乱其后方,断楚粮道。成皋对峙,项羽腹背受敌,疲于奔命,正是彭越制造的危害。

  其三,放手韩信,开辟北方第二战场。韩信有盖世之才,放手使用才能建奇功。韩信开辟北方战场,擒魏、取代、破赵、协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为汉王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打下半壁江山,多亏了张良的力谏与下邑之谋。

  其四,汉王正面拒敌,牵制项羽。刘邦扼守荥阳、成皋,正面吸引项羽,守险不战,消耗楚军,以待侧翼发展,积小胜为大胜,转弱为强。

  上述“下邑画策”的四大要点,是放眼楚汉相争全局的一个总体作战方略。汉王在正面,黥布在南翼,韩信在北方,彭越在项羽背后。四个方面军全部发动起来,实现联动,完成对项羽战略包围之时,就是项羽灭亡之日。实施过程需要时间,分步完成,所以是一场人为规划的持久战。

  下邑之谋,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当务之急是打一场胜仗,提振士气,阻止项羽西进,使汉军在荥阳、成皋一线站稳脚跟。公元前205年六月,汉将韩信收合散卒,又得到关中增援,在荥阳东南三十里的京城、索城设伏,打败项羽,完成了第一步战略,汉军固守成皋,楚汉相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二步,成皋对峙,全面实施下邑画策,政治、经济、外交配合军事斗争,刘邦做得有声有色。公元前205年六月,当韩信在京索阻击项羽之时,刘邦回到关中栎阳,采取措施,深固关中根本。具体措施有四:其一,立太子刘盈,拜丞相萧何为师傅,以稳固人心。其二,引水灌废丘,消灭章邯残敌。置上郡、河上、渭南、陇西、北地等郡,大力发展经济。其三,分兵坚守武关、函谷关、峣关、临晋关,确保关中安全。其四,全面动员关中、蜀汉民众,壮者从军,老弱转输。萧何运筹,保障前线足食足兵。八月,刘邦回到成皋,实施既定的军事方针。

  第三步,垓下会围,歼灭项羽。成皋之战前期,项羽智囊范增献计项王,楚军全力猛攻汉军成皋防线,正面突破,西进函谷关,直取关中。刘邦受困荥阳。陈平主持反间,用项羽之手除掉范增。刘邦机动用兵,项羽失了智囊,东奔西突,两度夺取成皋,又两次丢失成皋。项羽退守广武,刘邦追击,楚汉两军从公元前204年十月到公元前203年九月,双方对峙广武长达十二个月,沉寂无战事。这是成皋之战的后期,由于韩信、彭越未得汉王许诺的封王实地,两人观战,汉军独力无法取胜,史称智力俱困。又是张良献计二策,打破胶着,汉军龙腾虎跃,转入反攻。一是中分天下,诱使项羽和解东归,楚军松懈斗志;二是实封齐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三王实地,汉军四面合围,垓下决战,歼灭项羽。公元203年十二月,项羽自刎乌江,楚亡汉兴。

  综观下邑之谋的提出与实施过程,刘邦以弱胜强是智胜力,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面对严峻挑战,临危不惧,要有坚定的必胜的信心;其二,全局战略规划的核心,一是计划周密,二是开发人才;其三,洞察敌、我、友,分化敌人,团结中间,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其四,深固根本,完善自己,增强实力。刘邦自己总结的取胜之道,汉有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各有担当之才为汉王所用,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所以楚亡汉兴。说到底,人才是根本。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