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科技创新为社会治理体系提质增效

发稿时间:2020-01-15 13:35:12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韦玉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在构建社会治理体系方面,首次增加了有关“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的表述,这是公报的创新和亮点,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机遇。从“科技创新”角度而言,公报更加明确和凸显了新时代社会治理智能化和社会治理安全技防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发展过程中的新矛盾新问题,科技信息逐渐成为夺取社会建设主动权和制高点的关键所在,社会治理也逐步进入“互联网+”时代。推动科技创新助力社会治理体系新飞跃,就是要在现有的社会治理模式下,不断完善和创新机制体质建设,寻求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高效化,人民内部矛盾防范与化解能力最大化,形成社会治理“智治”模式的常态化,从而顺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百年目标。

  有助于推动创新社会治理系统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和考验也不断增多。当前社会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呈现出多源头、层次性的特点,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有效利用和统合各方资源,增强社会治理系统化,至关重要。

  有利于应对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治理模式,强调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能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有利于治理决策的民主化,治理手段的多样化,但也由此会产生信息不匹配,沟通不及时等现实问题,从而降低治理效率。将互联网技术注入社会治理之中,有利于各主体之间的协调互动,打破信息壁垒和沟通障碍,提升治理手段的技术性与创新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分析、问题整合与决策,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有利于应对社会信息碎片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信息量的爆炸性增加,使社会信息呈现出碎片化特点,且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真假难辨,这些都给网络舆情管控和社会治理工作增加了难度。针对我国当前信息的碎片化、条块化、人力和运行成本高、快速反应能力不足等问题给社会治理创新提出的新要求。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正是在网络化和网络平台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整合,去伪存真,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更有效地管理好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如有些社区合力打造的党群搭建微平台、认领微心愿、开展微行动、做好微实事、汇聚微星光,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汇聚民声民情,将碎片化的社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社区治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

  有助于推动创新社会治理能力高效化

  信息科技时代带来的不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思维模式、社会发展模式的深刻变迁。快节奏、高速化、高质量的社会生活标准,对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和高效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中国社会治理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未来社会治理新常态的必由之路。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会治理层面,就是以创新驱动引领未来社会治理新常态。未来社会治理,将会逐步打破“事后应对”的治理模式,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变被动为主动,增强社会治理的事先预警能力和风险排除能力,完善应对机制,体现社会治理能力的前瞻性功能。通过社会治理“用数据说话”的新模式,完善监督机制,提升服务水平,从而增强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公信力和领导力。比如,近年来在一些地区推进的“红色网格”管理化模式,按照“连点成线,连格成网”的基本框架思路,在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的前提下,将当地居民和信息按照地域特征进行整合和动态分析,保证实时监控,限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风险。这些都体现出未来社会治理信息化、精细化、动态化的发展趋势。

  构建智慧城市的必然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实施。构建智慧城市,构建社会治理“智治”模式,就要实现信息数据的开放共享,将物联网、云技术、区块链等技术融入社会治理之中,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革新,服务于新时代社会治理。一些地区为落实中央综合治理办公室关于“雪亮工程”建设的要求,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由党员户带头,在主次干道安装监控设施,做到交通事故、安全问题随时看得到,治安管理全领域覆盖,构建智慧城市,实实在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当然,在打造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网络数据的安全性问题。网络数据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等特点,在有利于社会治理的同时,也产生了个人信息泄露、政府企业信息出现安全隐患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些安全隐患,一是从技术层面加大对信息的管理和保护力度;二是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维护良好的网络治理空间。

  有助于打造社会治理的“中国之治”

  立足当下,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实现由“大国”向“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展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治理也将朝着更加专业化、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迈进,并为其他国家的社会治理提供经验和借鉴,打造社会治理的“中国之治”。

  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治理的概念来自于西方。近年来,治理理论的发展也走上了中国“本土化”的历程。相比之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模式除了至上而下的改革和创新之外,更引入了科技支撑的理念,将制度的改革与技术的创新相结合,由单纯的至上而下的治理模式变为上下联动,相互补充。将科技创新注入社会治理,其优势就在于打破了静态的社会治理模式和治理改革思路,更注重人民群众对社会治理的参与性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也是“中国之治”的亮点之一。

  有助于夯实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治理的发展与祖国的变化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治理的发展也是一部中国社会变迁史。在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一方面要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与和谐稳定;另一方面,还要在复杂多变中抓住机遇,充分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多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维稳与维权的关系、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在保证社会稳定秩序的前提下如何激发社会活力,则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以科技支撑助力社会治理,就是要以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技术为依托,全面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共同参与社会治理,使社会治理“活起来”“动起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因此,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支撑与平衡主客体之间活力与秩序的健康发展,大力推进智慧城市、“互联网+”等,深化区块链技术应用,用“小程序”“小服务”解决“大事情”,推动“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等,实现服务全程全时、管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享,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中国之治”的基石。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