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刘鹤:我们看到巨大的市场潜力不断地拉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需要关注大趋势
最近我有一个想法,在我们分析经济形势中,有些专家很重视当月的经济数据变化,我们认为这是必要的,比如高一点低一点快一点慢一点,但是更重要的,我们应采取更长期的、结构的分析方法。如果从这一组图来看,我们看到巨大的市场潜力不断地拉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我们需要关注大趋势。所以,不管暂时出现什么情况,长期向好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国务院副总理(《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6月13日)
22.黄奇帆:应对贸易摩擦,要打好手中的“五张牌”:市场、产业链、金融业、补短板以及开放
第一张牌是市场。跟中国脱轨就是跟市场脱轨,就是跟最大的增量脱轨,就是自绝于市场。第二张牌是产业链。产业链、供应链是王中王,是王牌中的王牌,是抵御贸易争端的万里长城,是杀手锏,是回旋镖。第三张牌是金融。一旦发生贸易争端、金融战,把金融这道防线筑牢筑稳,是最核心、最关键的一环。第四张牌是补短板。科技领域可以说是短板中的短板。第五张牌是开放。用更大的开放化解贸易摩擦,是永远的底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研究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陆家嘴金融网,2019年10月19日)
23.厉以宁:金融开放的核心是进一步市场化、根本在于支持实体经济,且需要“稳中求进”
目前在金融领域,垄断和高度管制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阻碍了社会资本,包括国外资本的进入;另一方面导致供给不足、效率低下、价格过高。因此,放松管制,打破垄断,引入社会资本平等竞争,同时扩大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是释放金融市场活力的重要内容。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其本质是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中国的经济新常态是“稳中求进”,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健,金融业也是如此,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应当保持“稳健中性”。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北京日报》,2019年11月11日)
24.郭树清:美国从中美经贸往来中得到的好处,相当于从一头牛身上剥下了许多张皮
单从统计数据看,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金额和占比都很大,似乎吃了亏。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美国实际上获得了多方面的极大好处。一是美国的进口商及跨国公司拿到贸易差额中的绝大部分利润。二是美国消费者通过中美贸易获得巨大的“消费者剩余”。三是美国输往中国的产品和服务都是中国发挥价格支撑的领域。四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高消费、低通胀”奇迹。五是美国获得巨额廉价资本回流。六是美国长期占用着中国巨额储蓄资源。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中国经济网,2019年6月5日)
25.易纲: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不值钱了
评判和衡量货币政策,根本上是要看其是否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的使命。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不值钱了。适当的货币条件可以促进财富增长,不适当的货币条件可能加剧财富分化和金融风险,甚至引发社会性问题。应当看到,保持正的利率,保持正常的、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总体上有利于为经济主体提供正向激励,符合中国人储蓄有息的传统文化,有利于适度储蓄,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求是》,2019年第23期)
26.金灿荣: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中国巨大的历史机遇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跟美国至少可以同步,甚至可能会比美国先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美国的优势是其创新能力无与伦比,其缺点是产业空心化,很多高科技无法进入市场。而从市场的角度看,无论你的技术多么好,如果不能变成市场接受的产品,那就是一张废纸。中国的优势是将技术变成市场接受的产品方面,其能力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而且随着投入的增加,教育和科研的进步,中国的创新能力正在迅速提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日报》,2019年8月19日)
27.刘元春:人类三百年来技术发展史的一个启示——不必恐惧技术脱钩
从欧洲大陆对英国崛起进程的封锁和二者的脱钩、英国对刚刚独立的美国进行的技术封锁以及技术脱钩、欧洲列强在20世纪初对于德国的科技封锁和技术脱钩这三个历史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任何新兴大国在其关键成长期都会遭受守成大国在技术上、贸易上无以复加的打压,但任何一个成功的新兴大国都是在这种打压中成功实现了技术的全面赶超和全面崛起。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北京日报》,2019年12月9日)
28.华民: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只能依靠企业家来实现
真正创新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新的创意、对资本与劳动要素进行新的组合、构思和生产新的产品,并最终完成生产和销售的过程。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只能依靠企业家来实现。第一,具有使命感与责任感。企业家在很多情况下看重的不是利润,而是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那就是通过投资造就一家伟大的企业。第二,敢于承担风险。资本家为了利润而去冒险,企业家则是为了创新而去冒险。第三,拥有足够的知识。创新不仅需要勇气,而且还需要知识。为了具备这样的知识体系,企业家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需要掌握系统的商科知识,并善于运用这两方面的知识。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人民论坛》,2019年1月下)
29.吴晓球:当前形势下,最应该尊重的10个经济学常识
第一,我们要尊重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而不是其他。第二,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要尊重市场主体的权利。第三,竞争中性原则。第四,价格应该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第五,消费者的权益的保护。第六,对产权的保护。第七,分工协作和利益共享。第八,高税负阻隔了财富的创造机制,它是人类社会贫困的重要制度根源。第九,要素的自由流动。第十,信息公开原则。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学一级教授(《中国企业报》,2019年11月13日 )
30.姚洋:中国需要适应低速增长
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到底是多少?日本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日本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前的二十年,平均增长速度是百分之九点几,1961年后是10.5%。最重要的是中间这一段,1973年到1993年,日本平均只有2.8%的增速。 我们总说创新能提高增长速度,其实不然。日本在七八十年代垄断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创新,但是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只有不到3%。这对中国来说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官网,2019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