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德即官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世间行业有万千,均应各守其德。师有师德,医有医德,商有商德,艺有艺德,官有官德。对为官从政者来说,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时,必须恪守基本的职业道德、政治操守及为官底线,这便是官德。领导干部讲政德,崇官德,才能以德修身、以德润才、以德服人,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其功方能垒土成台,使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对国家有用、对人民有益。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为官从政者要做到以德修身、以德为政。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荀子说:“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西汉刘向说:“道德不厚者,不可使民。”凡此种种,都是在强调为官之德的重要。可以说,做官须先做人,为官须先修德,根本在于德是修身之本、为政之要。
官德影响民风淳朴与否。《论语》中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所以,官德淳则民风正;官德毁则民风降。官德的好坏,就像是一扇窗子、一面镜子、一座风向标,它能折射出社会风尚的好坏,能对党风、政风、社风、民风和家风起到引领的作用。官德修养绝非是官员个人的私事,可有可无;官德姓公不姓私。
官德关乎国家治乱安危。《左传》中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贿章也。”官员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民生的福祉、法律的尊严、社会的公平正义等。“治乱之要,其本在吏。”官员如果失去道德的约束,就会出现贿赂公行、国将不国的危险局面。可以说,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无数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官德隆,国必昌;官德毁,国必亡。”
所以,为官从政者必须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自觉在道德修养方面成为民众的表率。
在历朝历代的官箴书和儒家思想中,都对为官者的道德修养、个人操守、修身做人提出了严格而具体的要求,始终把“道德价值”放在首位,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也没有动摇过。官员德行好坏与国家的兴衰存亡关系极大。德既是立身之本、为官之魂、为政之要,同时也是立国之基。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经济、军事、科技固然非常重要,但道德、文明、信仰、精神、价值观同样不可或缺,只有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结合,才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尤其在满足温饱以后,道德、文明等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有大德方能成大业,领导干部要把道德修养作为人生的必修课,用道德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从焦裕禄到杨善洲,从谷文昌到廖俊波,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之所以能被广大人民群众铭记于心,正是因为他们恪守了为政之德,始终能够做到守身如玉、清廉自守、执政为民。要推动新时代中国巨轮扬帆远航,就需要有更多政德卓著的领导干部涌现出来,这是国之所望、民之所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