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寓教于乐 怡情养性 潜移默化

发稿时间:2019-12-16 15:53:10
来源:人民网作者:张弓 乐中保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与文明教育,能够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供重要抓手。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虽然审美教育的概念出现较晚,但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我国古代曾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授学生,其中“乐”和“书”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认为人的教育可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西方,古希腊雅典的教育分为体操教育和缪斯教育,都包含着审美教育,而且强调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有机结合。

  总体来看,审美教育具有寓教于乐、怡情养性、潜移默化等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首先,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象,他们一旦被艺术作品所表现也就成为艺术形象。审美教育可以通过这些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其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心灵教育,是针对人们心灵的“知、情、意”的整体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人们心灵的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春风化雨、沁人心脾的作用,进而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再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形成良好的家风、优良的学风、文明的社会风气,给受教育者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熏染。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具体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的审美教育入手。

  通过家庭的审美教育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习近平同志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也是审美教育的肇始。家庭教育应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善于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这就要求广大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坚持科学的育儿观、成才观、成人观,善于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大家长应注重通过审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要重言传、重身教,既教孩子知识,更重视培育孩子品德,通过审美教育让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孩子心中扎根。

  通过学校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学校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学校审美教育应以审美方式和艺术方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应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道德认知规律和“感美教育、立美教育、创美教育”的审美规律,根据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不同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应运用审美方式和艺术方式传播劳动精神、劳动观念,以马克思主义劳动创造美的美学理论观点,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习惯,进而使学生更加主动自觉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可以师德师风建设审美化和艺术化,塑造优良师德师风,使每一个教师都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立志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此外,审美教育还应以丰富的审美文化培育优良校风,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审美和艺术活动,让学生在修德立身的良好氛围中茁壮成长。

  通过社会的审美教育陶冶社会道德情操。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需要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审美教育从社会层面助力公民道德建设,一个重要抓手就是以优秀文艺作品引领道德风尚、陶冶道德情操。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文艺作品作为一种“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应是真、善、美的形象显现和传递。社会审美教育应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充分发挥文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用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劳动、讴歌奉献的精品力作,润物无声地传播真、善、美,弘扬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以具体、独特、感人的审美形象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之中受到教育。要用高品位、高格调、有担当的文艺作品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温润人们心灵、启迪人们心智、引领社会风尚,不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