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增量、上项目,全力抓好招商引资
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着力突出招商的核心地位,为实体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
一是统筹招商谋划,明晰产业定位。深入开展招商调研,强化顶层设计,明确主业方向。在质量上,坚持“招大商、招准商、招外商”,尤其是把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项目作为主要目标。在方向上,一方面,立足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条,补齐产业短板。另一方面,立足区情实际,重点打造了智能制造、光电信息、新材料、跨境电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产业新动能。在成效上,两年来共签约项目271个,落位开工项目226个,其中,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0个,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近20个。年出让土地1平方公里以上,工业用地达90公顷,占长春市的30%,一批行业龙头项目纷纷落位,为开发区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
二是创新招商模式,集聚内外合力。制定符合区情及产业导向的特色招商政策体系,设立由100多人组成的11个专业招商部门,区级领导带头承担招商任务,出台招商激励办法,构建了内外联合的招商大格局。重点强化以商招商、联合招商和中介招商,即,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和真诚的沟通,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借助企业对外宣传经开、推介经开;通过与海关、商务等上级部门的业务往来,建立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合作机制,引进上下游产业配套项目;通过引入第三方运营主体,构建“载体+智库+资本+全程服务”的全产业招商模式,打造科创广场、综保产业促进中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三大平台,瞄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集聚等关键环节发力,吸引落位科技型、创新性、税源型企业近100个,初步实现了“引入一个平台,带动孵化一批企业”的目标,预计2019年可形成产值20亿元,税收近亿元。
三是加强招商协作,提升落地实效。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工作机制,狠抓招商优化落位。树立全区招商“一盘棋”的理念,再造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压缩时间成本,强化以土地“三早”促项目“三早”的保障措施,土地出让效率大幅提升。坚持“控制增量、盘活存量、高效释放”的征拆原则,优先保障市、区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灵活运用“吹哨制”,第一时间解决项目落位、开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助力企业走上发展快车道。通过代建、开发工业地产、重大项目定制厂房等方式建设标准厂房,实现项目落位开工、达产达标的优质高效。目前,全区标准厂房出租率达到90%以上,标准厂房入驻项目占招商落位项目比重达78%。
二、抓存量、推扩能,全力推动转型升级
依托工业底盘大的基础优势,鼓励和支持企业扩能改造升级,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作用。出台扩能改造相关配套政策,累计投入支持企业扩能改造资金3.7亿元,企业转型升级如火如荼,“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日益显现。大陆汽车电子、富维安道拓两户企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占长春市仅有的6家百亿级企业的三分之一。其余50多个工业扩能项目总投资近百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可新增产值200亿元以上,相当于再造两大百亿级企业,有效壮大了产业基础。
二是建立精准服务模式。实时掌握企业动向,主动帮助有扩能意愿的企业向总部争取项目,高效推动了邦迪汽车高压油轨等一批扩能项目及时上马。建立首问负责制、小秘书服务制、代办服务等多种服务机制,企业自身解决不了的突出问题,2个工作日内拿出解决办法,确保了扩能项目的建设速度,长光圆辰CMOS、华大基因测序仪等扩能项目不到半年时间建成投产,创造了项目建设的“经开速度”。
三是打造服务业集聚态势。围绕重要节点,大力发展以总部经济、商圈经济、会展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打造与工业企业遥相呼应的吉林大路东方广场、自由大路中东市场、南湖大路赛德广场以及卫星路世纪广场四条现代服务业经济带。以摩天活力城、万豪为代表的服务业形成集聚态势,经开区南区已经发展成为长春东部商业核心集聚区。
三、抓载体、拓深度,全力扩大对外开放
充分发挥区内兴隆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平台作用,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拓展对外开放合作新领域。
一是打造全品类对外开放口岸。申请获批铁路、进口肉类、进口冰鲜水产品、汽车整车四个开放口岸,兴隆综保区现已具备以口岸经济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借助铁路临时口岸连通吉林和欧洲的优势,建设国际多式联运中心和集装箱码头,有效推动了吉林省企业供应链优化。汽车整车口岸作为东北内陆地区唯一的汽车整车口岸,将有效完善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的汽车产业链条,不断培育壮大新的外贸增长点。
二是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通道。打造“海陆空铁”立体交通,开辟了至莫斯科、爱沙尼亚等地航空通道,至大连、营口的海铁联运班列,至斯拉夫场卡港、扎鲁比诺港、面向东北亚的陆海联运通道,形成了内联外通的立体化开放通道体系。吉林省首条中欧班列——长满欧班列开通以来,已为全球3000多家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多式联运服务,累计进出口货物近4万标箱,货值17亿美元,有效满足了省内重点企业对外出口的时效性需求,大幅降低了企业海外仓储成本和物流运输成本。班列获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长春新名片”,成为吉林省对外开放的新招牌。
三是拓展全体系对外开放平台。围绕综保区战略定位,打造了内陆港、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冷链物流、展览展示交易中心和加工贸易“五大开放平台”。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于2014年在吉林省率先建立以来,吸引了阿里巴巴一达通、顺丰、唯品会等30余户电商企业入驻,业务辐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峰时期出口量居全国前五,走出了一条内陆地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2018年,借助长春正式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有利契机和优势平台,经开区成功打造了吉林省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
四、抓服务、创品牌,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以“留住每一个驻区企业,让企业安心在经开区发展”为目标,构建良好的“亲”“清”关系,赢得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信任和口碑。
一是提升政府信誉。牢固树立“新官也要理旧账”的理念,对于过去政府承诺给予企业的优惠政策,符合合同要求的,坚决落实到位,两年共计拿出2.4亿元,偿还了历史欠账,赢得了企业的信任和好评。
二是提升服务标准。成立软环境办公室、营商环境建设局和三个项目服务局,形成各司其职、衔接有序、多方联动的服务保障体系。创新建立企业服务日载体,区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带领部门到企业现场办公,两年来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400多个。
三是提升办事效能。深入推动“放管服”和“只跑一次”改革,全区97%的事项实现“只跑一次”,100%的工商登记、变更类审批事项均实现当天受理、当天发证,最短只用10分钟,多项审批事项突破省、市规定的时限要求,打造了行政审批的经开速度。
四是提升城市品质。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大力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攻坚行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品质开发区建设再上新台阶,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不断增强,宜居、宜业、宜商、平安、健康、快乐的魅力经开画卷正在靓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