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复活之军

发稿时间:2019-07-23 14:36:26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崔庆

  秦军之锐,天下皆知。哪支秦军最震人心魄呢?是樗里疾麾下力敌五国的神鬼之兵,是司马错统帅轻取巴蜀的飘逸之旅,是白起以之浴血长平的韧勇之军,是王翦锤炼攻灭强楚的王者之师?或许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他们都是走向胜利,各自显赫一时。但有一支秦军,他们连战连捷,血透征袍,却无力阻止帝国落幕,悲怆凄凉,这就是大秦最后的京师军。

  帝国利刃

  公元前208年,胡亥继位的第二年,秦末已危,揭竿而起者波涛涌起,最后汇成激荡的洪流,拍打函谷关。始皇雄风犹在昨日,关中已成累卵之势。此时秦军共有三部,30万雄兵北御戎狄,50万锐卒南拓百越,关中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帝国利刃——大秦京师军。

  京师军人数不多,约在数万之间,包括了郎中令统领的郎卫,卫尉统领的南军,即首都卫戍部队,中尉统领的北军,即京师野战兵团。京师军以勋贵之后为骨,以关中子弟为肉,至亲至重,拱卫咸阳,以备不虞。

  京师军不仅选拔严格,装备精良,储备丰厚,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秘密:京师军极有可能是大秦深谋远虑,刻意打造的军官团。兵不在多在于精,即使京师军人数远不及其他两部秦军,却依然形成了内重外轻的基本格局,背靠关中,可以随时扩军应战。这种机制在紧急时刻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只要有合适的兵源,京师军可以在短时间内呈几何级数增长,形成强悍战斗力,睥睨天下任何对手。

  军惊鬼神

  当陈胜的大将周章统兵至“戏”,关中已经无险可守,起义大军有“灭此朝食”的冲动。朝堂之上,少府章邯献计,可用“骊山之徒”,并得到了秦二世的认可。按照常理推断,刑徒之辈何以堪用?但如果考虑到镇守咸阳的京师军是军官团,以此为骨干,全面动员并装备数十万“骊山之徒”,与秦军精锐并肩作战,刑徒之辈未必不是血勇之徒。狮王带领的羊群,依然可以迸发出惊人战力。

  这支秦军横空出世,摧枯拉朽,在咸阳外围击溃来势汹汹的周章所部,尽显虎狼本色,一发不可收拾。秦国再次深度动员,尽发关中子弟,由长史司马欣、董翳统领,加入章邯所部,既作为战损补充,也为替换“骊山之徒”。原来的“乌合之众”渡过最初难关后,很快更替为精神饱满的劲旅,亮出锋利的爪牙。少府章邯也彻底转型为秦军统帅,带领这支焕然一新的京师军,在敖仓击杀田臧所部,乘胜进军,在城父攻破陈胜本部。

  数月之间,大秦“新军”将张楚政权一扫而光,旋即又在定陶消灭项梁所部,在临济消灭魏咎所部,之后转战河北,攻克邯郸。一路上虽有小挫,但总体上势如破竹,可谓军出鬼神惊,大有力挽狂澜之势。单就军事而言,大秦京师军体现出极高的战备素养和完备的战时动员机制。他们生于关中,长于关中,“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为家国不惜决死相搏。秦军严法和热血豪情相融,这支复活之军似乎要再次横扫六合,重振大秦雄风。

  最后会师

  章邯新军锐不可当,攻克邯郸后,尾随出逃的赵王歇,兵临巨鹿。与此同时,秦军大将王离统领北部重兵集团有序南下,与章邯所部会师巨鹿。

  巨鹿、巨鹿,鹿死谁手?慎之者久胜也。赵固守待援,楚之援军近在咫尺,内外之势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章邯还想按部就班地打一场实实在在的攻坚战,项羽却已经决意以快打慢、出奇制胜。楚军速斩宋义,轻锐尽出,破釜沉舟,突进巨鹿,打破了相持的平静。浴血奋战的秦军,虽然连战连胜,但已是强弩之末,疲惫至极,加之章邯、王离两部未能统筹如一,留出了巨大的战略破绽。

  回望咸阳,关中之危已除,思乡之情的愁绪和朝堂之争的阴影,同时笼罩着这支几经生死的秦军。面对项羽的突袭,秦军猝不及防,九战九败,王离部损失殆尽,章邯试图尽力周旋,整军再战。秦二世和赵高已经没有耐心,几番催战,甚至闭门不见救援之使。失去了信任,纵是千军万马,亦是孤军难为。

  章邯幻想带着这支秦人血脉回到关中,但投降没有换来生机,再次证明这支秦军主力绝不是“刑奴之辈”。数十万众关中热血儿郎,楚军焉能不疑;复活之军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楚军焉能不惧。有此两点,项羽痛下杀手,将20万秦军尽数坑杀,以绝后患,大秦支柱消失在残阳悲歌之中。

  未败之败

  京师军是大秦国军事实力的冰山一角,若是政通人和,虎狼之师仍是攻守兼备的铁军,但是历史没有假设。蒙氏兄弟含冤自尽、冯氏父子饮恨而亡、少府章邯被迫降敌,大秦栋梁皆摧折,二世焉不丧家邦。

  秦亡本质不是兵戎之败。以军官团模式组建近卫军,捍卫京畿重地,经过实战考验,有效可靠。汉朝基本继承了大秦京师军的建制,内有郎卫,外有南北两军,拱卫京师,使觊觎者不敢轻举妄动。2000年后,人们感叹秦陵兵马俑雄伟气势,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虎狼之军咄咄逼人的锋锐之势。

  变入极致,源源再生,复活之军虽未能挽回秦之败局,但复活之法却传之后世。■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