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冯俏彬:保持战略定力将减税降费进行到底

发稿时间:2019-07-16 14:18:55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冯俏彬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公布的减税降费成绩单显示:1—5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共计8930亿元,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2019年新出台减税政策新增减税3511亿元,包括深化增值税改革新增减税2218亿元,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新增减税917亿元;二是2018年实施2019年翘尾减税政策新增减税4604亿元;三是2018年到期后2019年延续实施减税政策新增减税53亿元。以此计算,全年达到两万亿元的减税降费目标完全可期。

  财政部公布的5月份财政收支情况可知:从收入上看,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919亿元,同比增长3.8%,创2010年以来同期收入增速的最低点。其中税收收入78493亿元,同比增长2.2%,同样为近十年来从未有过之低点。

  财政收入大幅度放缓以及近期不断传出的各地财政平衡压力,对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的减税降费工作增加了一定的压力。是继续将减税降费推向深入,还是见好就收?或者是像前两年一样通过“强征管”“抓非税”,堤内损失堤外补?

  坚定不移将减税降费进行到底

  笔者认为,值此关键时刻,必须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将减税降费进行到底。

  第一,这是今年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正常效应,属于可控范围。今年全国两会后中央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全年将为社会减轻负担2万亿元。为了做好财政平衡工作,中央政府同时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压减支出、提高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比例、收回存量资金等多种举措,筹集了大约1万亿元资金,用以对冲减税降费带来的资金压力。另外1万亿元,需要各级地方财政通过不同的方法予以筹集。换言之,当下出现的减收与平衡压力,在政策推出之前就有预期,并已提前做了相关准备工作。因此,当现在收支压力真正来临之时,我们并没有理由惊慌失措,而是要将早先的准备措施付诸实施。

  第二,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效果正开始显现,要倍加珍惜其中向上向好的苗头。在笔者参与的多次关于减税降费效果的调研中,明显感到无论规模大小,绝大部分企业都在这一轮减税降费中实实在在得到了好处,对政府、政策好感明显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经济下行、生产经营出现困难而对较高税费负担的怨气,社会情绪明显平稳。更为值得珍惜的是,许多企业都认识到,不能将近年来企业出现的生产经营困难仅仅归咎于税费问题。面对新技术革命汹涌而来的大潮,企业自身必须谋求改变,大力加强产品研发、调整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在当前复杂严峻形势下,企业的这种认识与正在发生的改变可谓是最宝贵的社会资产,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对此要倍加珍惜,精心呵护。

  第三,减税降费所带来的压力有利于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多年来,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相当一部分过时、低效、冗余支出。但由于既得利益格局的影响,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调整,向来比较困难和缓慢。此次大规模减税降费所带来的收入下行,已经将压力从财政部门传导到每个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有利于迫使各部门形成共识,共同调整结构、节省开支。可以这样说,现在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最佳时刻。财政部日前已经表示,压减一般性支出10%以上,这就是例证之一。

  综上所述,近期出现的财政平衡压力问题,一方面是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政策逻辑与实践的自然延伸,另一方面是逆周期宏观调控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4月份增值税税率下调、5月份社保费费率下调,减收效果正在逐渐释放,对由此所带来的财政平衡压力无需惊慌失措,更不可回过头去质疑减税降费政策的正确性。总之要保持定力,坚决把减税降费进行到底。

  积极做好财政平衡

  鉴于减税降费不可能是一次性的短期政策,因此还需要做好思想准备,将财政收入放缓视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的财政运行新常态。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做好财政平衡工作需要转变思想,积极开拓新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谋划。

  一是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挖掘支出侧潜力。日前,财政部门已经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力争达到10%以上。这个数字较年初的5%提高了一倍。但同时也要看到,一般性支出的规模有限,更大的压缩空间还是在于财政经济性支出和财政补贴这个大头。今后,应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原则指导下,逐步降低总量、完善结构。于今而论,可将重点放到各类财政补贴的改革上。对现存的财政补贴政策,要评估其效果和经济社会影响,判断是否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该退出的应及时退出,并给出退出时间表,让市场主体能够提前适应调整生产计划。对于新增的财政补贴项目,要充分评估财政补贴的必要性、补贴方案的合理性、补贴标准的科学性,同时在各级政府引入竞争政策审查,审查财政补贴的合理性,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和扭曲。总的来讲,就是要减少财政补贴的惯性,增强财政补贴的收放自如程度,将有限的财政补贴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根据情况变化,适时释放部分债务空间。今年初,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央政府财政赤字率为2.8%,虽然较去年有所提高,但仍然在3%的心理安全线以内。笔者以为,今年赤字率的相对“保守”,是为年内可能出现始料不及的情况留下腾挪空间。从国际经验上看,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都有在金融危机来临之时大幅度提高赤字率的做法。我国政府资产丰富,2018年中央政府负债率仅为37%,这方面是有较大空间的。但目前看,还没有到需要调整赤字率的时候。

  三是整理政府收入的“钱袋子”,提高财政部门的综合统筹能力。应对减税降费所带来的支出压力,还要重整我国政府收入体系、理顺税收与税外收入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财政部门对整个政府财力的综合统筹能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这既是应对减税降费带来收支压力的短期之策,更是稳定减税降费效果的长期之道。主要办法有:要将税收作为政府收支的主要载体,一方面要通过改革,调整税费之间、税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税收占政府收入的比重到70%左右(现在仅为50%);另一方面要使税收成为政府支出的主要来源,坚决杜绝行政部门的税外收费。要大幅度收窄行政性收费范围,行政性收费应仅限于行政部门在履行其应尽职责时,出于抑制过度使用公共资源目的而收取的成本性费用,如办理证照、许可、实施罚没、监管、诉讼以及涉外管理等。除此之外的收费,要视情况取消、转出。要进一步改革政府性基金,将其中具有“准税收”和“租”性质的政府性基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提高财政综合统筹能力。其他属于“使用者付费”的政府性基金,应纳入政府价格规制范围。要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范围与深度。今年为了应对减税降费带来的压力,政府已决定提高部分国有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上缴利润比例。2020年前,要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的精神落实到位。对于庞大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管理的问题,其实质是常规预算与资本预算如何协调的问题,需要在各归其位之后予以必要的阳光化和透明化处理,从中挖掘出巨大的财力空间。

  总之,随着我国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除了政府努力,更需要千千万万的企业,共同努力稳住生产经营、稳住社会就业,以微观层面的改善为一系列宏观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减税降费是激发市场主体内生活力的关键之举,对于全局影响重大,必须持之以恒将减税降费进行到底。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