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有效供给以满足市场需求?经济增长如何带动就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成效如何?记者进行了采访。
把握市场需求,产业升级添动能
“每吨只盈利几百元,照这么干,厂子前景渺茫啊。”谢宇枭是辽宁抚顺石化公司烯烃厂副总工程师,厂里过去主要生产水果托盘、塑料盆等产品的原材料。这种行业里俗称的“大众料”,附加值低,市场不紧俏。
他们通过调研发现,瓶盖料市场大有可为,仅华东地区年需求量就达25万吨。瓶盖料比“大众料”每吨贵300元!厂子得紧跟市场需求,走个性化产品的路子。
截至目前,新产品已为厂里增利1873万元。“正是这小小的瓶盖,让厂子‘拧’亏为盈。”谢宇枭说。
紧跟市场动向、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才更有机会经营好、发展好。而在居民的日常消费中,品质化、个性化、更合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同样大受欢迎。
一家大型网购平台统计,6月1日至18日,该平台3000元以上的扫地机器人、擦窗机等除尘类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00%;具有除菌烘干、大容量超快洗等功能的家用洗碗机成交额同比增幅高达500%。
“电商平台能够利用数据优势和信息化手段,积极开展消费市场分析,为生产厂家提供更精准的需求信息,从而更好匹配消费需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说。
当前,我国的供需结构正在转变,低层次的产品、产业面临转型升级,高品质产品和新兴产业正快速发展,但有效供给仍需进一步增加。王微认为,要通过供给创新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为市场提供品类更多、品质更好的有效供给,促进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升级。“新消费的快速形成和增长又能为优质企业带来发展空间,带动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进而形成市场与生产主体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利好政策落地,企业发展促就业
“一段时间里,公司都像是在‘走钢丝’,经营压力大,想要发展壮大更是困难。”荣华彩色包装印务股份有限公司是湖北的一家小微企业。公司负责人向利说,过去公司体量小、利润低、融资难、抗风险能力较弱。
国家大力支持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减税降费等政策精准落地,为企业带来利好。“以今年减税降费政策为例,公司最高可减免约10万元税款。”向利计划多雇几名技术娴熟的工人,“公司发展壮大,也要更多人才加入进来。”
湖北枝江市双枝客运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周勇也有相似的感受。他说,有了好政策的支持,公司做强做大的信心也不断增强。“公司计划发展乡村市场,购置更多乡村客运车辆、增加乡村客运线路。这样一来,既能提供就业岗位,也有利于更好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继续增加。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24万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3月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765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减税降费等政策落地,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企业扩大雇佣量的意愿会显著增强,促进就业稳定;而劳动力市场健康、高效的发展,也能够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树立信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陈玉宇认为,下一步,还要全面加强就业服务,精准施策抓好就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发挥企业这一稳就业主体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良性循环。
金融活水滴灌,实体经济增活力
大学毕业后在郑州工作了三年的孙均政,不久前回到家乡河南内乡县,依托当地盛产中药蒲公英的有利条件,开起了网店。然而,备货、营销、仓储物流,用钱的地方多,资金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关。
“没想到,网店平时收付款就为我积累了信用额度,我很顺利地拿到了20万元贷款。”网商银行与当地开展“智慧县城”合作,为孙均政这样的“小老板”解决了难题。靠着这笔钱,熬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小店生意越来越好,去年销售额近100万元,“生意做得好,不光自己高兴,种药材的乡亲们也能一同增收。”孙均政说。
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信贷支持的小微户数持续增加。截至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比上年末高5.8个百分点,五家国有大型银行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去年底增长23.7%,已完成全年计划的大部分,平均利率4.79%,较去年全年下降0.65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363万户,同比增长35.4%。中小银行也在小微金融领域发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认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小微、民营企业迎来了发展良机,金融业也正回归本源。“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金融业才能有牢固的发展根基。”
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是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必然要求。截至5月末,全国金融机构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5.9%。对此,董希淼认为,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应培育银行小微金融服务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增强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持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