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旨在解决投融资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简政放权不到位、融资渠道不畅通、法制建设滞后等系列问题。随后,投融资体制改革开始步入“快车道”,尤其是今年7月1日,我国政府投资领域的首部行政法规——《政府投资条例》开始正式实施,政府投资行为自此有法可依。以条例出台为契机,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出台系列相关配套举措,投融资体制改革开始全面提速。
当前,解决稳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完善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被提上日程,或将成为投融资体制改革下一步重头戏。投资项目资本金,是指在投资项目总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业内指出,项目资本金制度对于宏观经济调控、防范金融风险、优化产业投资结构等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适当降低基础设施等项目资本金比例。就此,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启动研究调研。国家发展改革委于日前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对完善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改进项目资本金管理、更好发挥项目资本金作用的意见建议。来自金融机构、地方平台公司、投资咨询机构、律师事务所及委属研究单位的与会人士建议,要进一步明确项目资本金制度的适用范围、资金认定标准、比例设定以及后续资金管理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交通运输部也将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规范高效”的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列入工作重点。
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要持续稳定和完善中央交通专项资金政策,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用足用好债券资金政策,开好政府融资的“前门”。加快推进交通运输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盘活存量资产,用存量换增量,以资产换资本等。
“我们现在项目的资本金比例比较低,动用本单位资金过多或者从银行贷款的话都会提高负债率水平,这个是有考核和限制的。所以我们探讨了很多种融资方式,会吸引一些社会投资、基金单位联合开发。”交通建设企业相关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和企业已经在积极探索创新投资项目的融资方式。例如,宁夏推进公路交通投融资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提出重构全区高速公路“投融建管养运”一体化运行市场;湖北面向主要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推出全省交通运输建设投融资项目清单;江西省港投集团正在推进股权融资计划,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和储备融资项目保证资金兑付,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探索设立产业基金减少负债规模等。
中国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作为“六稳”之一的“稳投资”,当下重点是要稳基础设施投资。随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去年年底以来,基建投资增速逐步企稳,但受制于资本金约束,基建投资增速的改善程度并不明显。前5个月基建投资累计增长4%,较去年全年回升0.2个百分点,但仍比去年同期低了5.4个百分点。
近期,多地重大项目投资密集批复开工,稳投资下半年仍将加码发力。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降低项目资本金比例等都是解决稳投资资金来源的政策工具。
“在此背景下,完善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意义重大。”范若滢表示,通过降低基础设施等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有利于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提高民间资本积极性,解决当前重大基建项目面临的融资难问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压力,更好地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有利于推进基建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发挥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范若滢表示,当前投融资体制改革正在不断向纵深推进,未来关键要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渠道,建议灵活安排融资模式,提高民间资本和外资长期资本参与基建项目的热情。建立分层次的项目投融资对接机制,在下调资本金比例基础上,逐步将资本金比例的决定权更多地交给市场。此外,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债权、股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方式,解决投资项目资金压力较大问题。另外还要进一步鼓励地方债的发展,加大对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品种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