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这既源自于实物在居民消费中的核心地位,也源自于实体经济对生活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脱实向虚、自我循环,既挤占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源也会累积风险,进而影响经济体系稳健运行。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总量上要采取多种举措控制宏观杠杆率,挤压金融自我循环的空间。结构上要优化融资结构体系,打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链,要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体系,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监管上要加强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全面建立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框架,强化综合监管。
积极推动金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构建普惠性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促进经济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我国银行主导的资金配置体系难以适应创新创业型企业融资特点及需求。要以创业板和注册制试点为抓手,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发挥其创新融资支持功能。要积极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推进高收益债券及股债相结合的融资方式。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要改进服务科技创新的方式,推动投贷联动业务发展,建立健全促进科技创新的信用增进机制。要加快发展科技保险,推进专利保险试点。
加快提升金融服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要积极发展多种业态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扶贫资源,拓展扶贫开发资金渠道。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技术发展金融科技,克服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经营成本,提高城乡居民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获得性。要采取多种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将金融资源向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倾斜。
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开放,适应开放型经济建设新要求。开放是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宣布了扩大开放的一系列新举措,我国金融业开放进入快车道。面对国际经贸环境的新变化,我国要在维护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便利对外经济活动。要深化内地与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金融合作。推动建立多元化的全球融资框架,实现我国金融资产全球布局。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金融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在金融管理中的作用。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要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和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增强微观金融企业活力。要将五大理念贯穿于金融改革全过程,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