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重视文化消费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发稿时间:2019-07-02 14:34:35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祁述裕

  一般产业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消费,而人们的物质消费需求具有相近的特点。因此,产品标准化,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是一般产业的最大追求。文化消费是满足精神消费。精神消费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因此,文化消费既有人类的共同需求,也与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传统、文化消费习惯和特定时期的消费心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消费的差异性在明显缩小,但这种差异性仍然普遍存在,需要深入研究。

  文化消费区域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消费内容和消费样式。比如,中国的曲艺、日本的木伎舞等。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往往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比如,江浙地区的昆剧、安庆地区的黄梅戏、沈阳的二人转、天津的曲艺、傣族地区的泼水节等等。这些文艺形式和娱乐方式民族和地域特点很强,一般很难成为跨民族、跨地区的文化消费方式。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消费趋向。即使是现代消费方式,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传统有别,其接受程度和接受方式也有明显的差别。文化传统对文化消费方式的深刻影响从地缘上也可以明显地表现出来,比如,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文化消费方式往往就有趋同性。卡拉OK在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流行就是一例,在欧洲国家卡拉OK却难有市场空间。东亚国家和地区与欧洲国家对卡拉OK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两大区域对文化消费的不同态度。总体来说,东亚国家和地区更乐于接受新的文化消费方式,而欧洲国家则更乐于接受传统的文化消费方式。以视听产业为例,中国在短短十几年时间,从录像带、到CD、到VCD、到DVD等,经过了快速的转换。而欧洲一些国家却始终保持消费录像带的习惯。互联网发展也是如此。在中国,由于消费者对上网的需求,网民增加的速度极快。而在欧洲一些国家公众对上网的热情则要低很多,以至于往往是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鼓励公众上网。

  文化传统是一个区域对新的文化消费内容和样式接纳的基础。文化消费具有双重性,既具有区域性特点,也具有普泛性的特点。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消费既有区域性,也具有相似性。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极大地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使文化消费趋向的相似性特征呈明显的强化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相似性总是建立在一个地区文化传统基础之上的。比如,西方音乐剧在上海有着独特的市场,这得益于上海百年来所受到的外来文化的浸染,休闲娱乐业在成都和长沙的繁荣,也是与这两座城市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文化传统对文化消费的深刻影响往往是人力所无法比拟的。

  不同文化产品有其自身的消费空间。文化消费的区域性和层次性特点也表现在文化产品上,是由文化产品的自身特点决定的。国外学者把文化生产分为三种基本形态:“在地产品”“在场产品”和“在线产品”。“在地产品”是指某一地区特有的、以物理和文化生态形式出现的不可移易的文化产品,如自然景观、以建筑形态存在的历史遗产等。“在场产品”是指突破了地域性限制、可以在异地得以表现的文化产品,接受者可以在特定场合对它进行观赏,如艺术表演或博物馆巡展。“在线产品”是指可以自由流动的文化产品,如影视节目、利用网络技术或数字技术传播的文化产品等。■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