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西北我诞生的那座千年古城脚下,有一条大河——汉水。童年的记忆里,大人们从来不把汉水称为汉江,也不称汉水,他们总是叫它“大河”。汉水就这样亲近地、善良地、谦卑地偎依在故乡千年的土地上。
我在河边长大。
真、善、美与想象在河边长大。
“妈,大河从哪儿流来?它又流向哪儿去?”望着迎面飘来又远远飘去的江水我问母亲。
我想,从那时起,一个纯情女孩就一直站在江边,忧伤地谛听来自河流的一种密语——无论后来她离那条河有多么遥远……
一
长达半个世纪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改变了汉水的命运。
工程就是引这条江的水解救中原、华北的水危机。
1991年,我离别汉水已有31年。当我踏上故乡的土地,当我和江边一群男娃女娃围着一盆烧得很硬很旺的炭火,听他们说汉水中的大坝;然后我们一起走向江岸,凭水而立,默默地凝望大河流向大海的风景;默默地倾听葬在水下的音乐……
就在那一年我终于弄明白,我的故乡因为有了这条古老的大河而诞生和演绎了三千年的文明;也因为有了这条美丽的大河,1958年开建的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巍然矗立在江中时,郧阳古城已经沉没在江下……我最终完成了《山苍苍,水茫茫》的长篇报告文学。当这篇作品落笔之初,我就发现,对于汉水的虔诚与膜拜已成为我的宗教;而对于星宿陨落的故乡——郧阳,从此成为长长的牵念与惦记。
1993年,《十月》杂志第2期头条发表了8万字的《山苍苍,水茫茫》(以下简称《山》),京城和故乡十几家媒体报道和转载了这部作品。故乡人复印《山》文竟然使整个城市复印纸脱销,他们说是这个时代的“郧阳纸贵”。后来,机关、学校、厂矿、城乡、县镇开始铅印单行本,不完全统计,这种铅印“白皮书”多达十几万册!故乡的大学长达10年里将《山》文作为教材,每年新生入学,人手一本《山》文“白皮书”。2003年4月,我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在台湾的同乡作家那里第一次看到了这种“白皮书”,方知家乡人已将《山》文寄达给了港、澳、台的亲人……
时光又走过了14年。
2005年当我再度踏上故乡的土地时,我才得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停建、论证了十几年后已正式全面开工。矗立在汉水中的162米高的丹江口水库大坝将加高到176.6米,蓄水量将由170亿吨增加到290亿吨,1050平方公里的水面相当于北京六环以内面积的1.5倍,是世界超大型人工引水水库,被称为“亚洲小太平洋”。2014年将每年向中原、华北、输送95亿吨生命之水,2030年后将每年向这些地区输送安全用水130亿吨。
汉水三千里迢迢进京,将为地表水已全部枯竭、地下水也已被240万眼机井即将抽干殆尽的北方大地带来一片生机。
而库区人民将再度失去祖祖辈辈生息的家园,30多万亩土地也将再度沉没水下……
我沿着汉水走访了100天,折转身,又在极度缺水的华北大地走访了100天,终以2年时间,创作了45万字的《大江北去》。
《大江北去》一书在故乡举办签售,父老乡亲们蜂拥而至的情景至今难忘,2小时签售1008本书成为读者奖给一个写作者的最大光荣。
我写这部书,只有一个谦卑的心愿:当清澈的汉水给干渴的中原、华北大地带来一片滋润时,当人们欣喜地端起从遥远的鄂西北流来的一杯幽蓝时,不要忘记为此而两度奉献了家园和土地的库区人民,不要忘记他们几代人在半个世纪里经受的磨难和牺牲。
或许那时,他们正在高高的山顶,围着一堆篝火,轻轻地哼着一支人类从蛮荒走出来时的歌——“举起火把,让我们走出山谷!”或许,他们正站在江岸,凭水而立,默默地凝望葬在水下的日子,然后望着北方的天空吟唱:“你本是天上的银汉啊,我的汉水……”
我想,那歌声一定很悲壮……
二
2010年,丹江口水库大坝已加高至176.6米,南水北调迫在眉睫,库区开始第二次大规模移民。不到3年时间,库区再度动迁34万移民,其中我的故乡湖北十堰再度迁徙18万人。
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没有硝烟,没有枪炮声……
我一直关注着这场战役,我数次赶赴故乡,亲历这场战役。大雨滂沱,我和迁徙的移民们在一起;车轮滚滚,百辆、千辆的客车日夜兼程,运送着远迁他乡的移民,我在车里与他们一起前行,送他们抵达新的家园……
2012年9月,90万字的《汉水大移民》(上、下部)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至此,我用20年时间,关注并直至写出了这场人类历史上亘古难忘的大迁徙,中国南水北调中线移民三部曲《山苍苍,水茫茫》《大江北去》《汉水大移民》,140余万字成为中国移民史上真实壮美的留笔。
十堰郧阳区柳陂镇卧龙岗社区安置了3000多位第二次后靠移民。
卧龙岗广场上的移民铜雕群再现了大迁徙的场景——
扛上一块汉江的石头留作纪念,我们走吧……
掬一捧故乡的土跪别家园,我们走吧……
把彭家港渡口的牌子扛上,我们走吧……
在故乡的柿树下再拉一曲悲怆的二胡琴,然后走吧……
到了那边常回来看看呀,我的姐妹……
还有那碾盘,那断墙,那使了一辈子的辘轳井……
还有“移民三部曲”。
移民铜雕群是对“移民三部曲”的立体呈现,而三部曲是对铜雕群至深的解读与注释。
铜雕群是6000里外的黑龙江人罗宏、兰玉夫妻留在世间绝美的作品。
这是一座城市永远的记忆。
这更是一座大牺牲大奉献大担当的城市精神的象征。
三
截至2019年2月,5年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为沿线4省市19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区提供高质量的生活、工业用水200亿吨,沿线亿万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大幅度提高,过去几十年一直喝高氟水的河北沧州人,如今百分之百地喝上了干干净净的汉江水。
如今,北京百分之八十地域的人们都已在饮用汉江水,每当我打开水龙头,默默看着清澈的水流哗哗地流出时,我都有一种恍惚的感觉:这是从三千里外我的故乡流来的汉水么?养育了我童年的江水,如今又要养活我的晚年么?
感恩的心绪总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内心颤动。
初春的一个午后,我独自来到了颐和园,因为我想去那里看看紧挨着昆明湖的团成湖,团成湖是接纳千里汉水北上的蓄水湖,神圣的“天下瑶池”啊。
那天,当我望着远处丹墙翠瓦的佛香阁,看着眼前微波涟漪的团成湖时,我已泪流满面……
我想到了遥远的故乡,想到宁静美丽的汉水——
滚滚北上的汉水不会忘记万众一心的峥嵘岁月,在长达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鄂豫两省各级政府官员、数百万移民干部和建设队伍、34万移民全部投入了南水北调大移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之中。无数的艰难、困苦,不尽的血汗与泪水,诠释了一个国家的意志、一个执政党的信心,一个以局部的牺牲赢取全局利益的大政只有在中国才会实施,才会成功,才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