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稀土争端:短期应对与治本之道

发稿时间:2012-03-16 00:00:00

  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制度已被美欧日诉上世贸组织,中方也已经就此明确表示,一旦被起诉将会主动应诉。一场引人瞩目的贸易战正在开演。那么,除了应诉的短期任务之外,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毫无疑问,中国理当实施强有力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并推动稀土价格达到适当的高度,因为目前的稀土价格形成机制存在严重缺陷,以至于稀土价格通常不能充分反映其环境成本,更无法反映其稀缺程度。问题是,在美欧主导下制定的世贸组织规则本身就并不完全公平,即使是本身公正的原则,凭着娴熟的玩弄规则技巧,美欧西方国家也常常能够成功地扭曲,反而给依据世贸规则初衷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扣上“违规”的帽子。在原材料出口管制之争中,中国对此已经充分领教;而要全面提高玩弄世贸规则的水平,又非一日之功。所以,在即将到来的世贸组织稀土之争中,我们需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力争在世贸组织胜诉,同时在国内外稀土生产销售环节上加快布局,令西方国家即使胜诉也无法实现他们的初衷,从而收釜底抽薪之效,这才是稀土之争的治本之道。

  首要任务是加紧资源整合

  布局的首要任务是加紧推进前几年已经开始的资源整合,这是增强稀土市场控制力的关键所在,因为中国稀土业的问题是由于出口集中度太低而导致肥水外流。整合资源,首先要整合国内资源,而整合国内资源的难点又在于南方,而由掌握了经营、资金等多方面优势的央企扮演主角来整合资源,实际上是唯一可行之路,这也体现了国企制度设计的重要目的。尽管如此,在现行安排下,通过央企来整合资源,地方可能会在经济利益上蒙受一些损失。为了开发地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企业需要给当地留下合理份额的收入,不仅用于当地居民员工当期的消费,而且用于修复当地环境和培育未来的替代产业。但在现行财税体制下,与原来地方企业利税均归地方所有不同,跨地区经营的外来投资者向当地缴纳的资源税税率多年偏低;而且,由于这样的大型企业集团客观上需要在整个集团内部统一筹划、运营收入和税收支出,以便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为此常常通过转移定价等方式将账面利润集中到总部所在地,致使资源开发地或生产地分享的所得税等项收入份额大大减少,尽管绝对收入常常因大型企业集团较强的驾驭市场能力而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矛盾,也就是正常的了。更糟糕的是,这种所得税等项收入的转移,假如是集中到了中央财政手里,那还好一些,因为毕竟最终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在全国范围合理分配,或是返还资源开发地;问题是这种账面利润和随之而来的税收转移,相当一部分是落到了大型企业总部所在地,从而加剧了区域之间的发展落差,也有违公平原则。

  整合资源的目的不可动摇;中央财政在财政总收入中的主导地位不可变更;大型企业集团经营管理客观规律不可违背……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需要作出更合理的财税制度安排,让资源开发地分享到合理份额的收益,实现跨地区大型企业集团和资源开发/生产地的双赢。

  利用提纯技术

  掌握加工环节

  在整合国内资源的基础之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把整合资源的触角延伸到海外资源。因为中国稀土资源储量不足全球40%,倘若仅仅满足于整合国内资源而无视境外更多的资源,我们对稀土产业的控制力就延续不了太长时间。而且,如果不能整合海外资源,我们本意旨在抬高价格、提高稀土产业收益的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将是为他人作嫁衣,帮助别国稀土上游产业重获生机。君不见近年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之后中国境外已有逾200个稀土项目计划开采?特别是美国本土最大稀土矿芒廷帕斯矿正在加紧筹备恢复开采,预计年产量可达一万吨之多。

  毫无疑问,在稀土资源炙手可热之际,必定会有不少东道国不愿意将稀土资源交到我们手里。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不愿接受中国资本参与稀土资源开发的东道国,我们要掌握稀土市场控制力,关键就在于维护、加强稀土分离提纯环节控制权,并进一步延伸到稀土产品深加工环节,而我们在这个环节有着其它国家所不及的优势。

  分离稀土是一项高难度技术,稀土元素化学性质极为相似,尤其是15种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犹如15个孪生兄弟,一一分离十分困难,分离镨、钕更是难中之难。因此,国外少数公司长期垄断稀土生产技术,我国只能出口原矿或含有稀土元素的矿渣,稀土价格则极为高昂。1972年起,我国从分离镨、钕着手稀土分离提纯技术攻关,以徐光宪领军的中国科学家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便开发出了世界最先进的稀土回流串级萃取体系,彻底淘汰了西方垄断者那种耗时长、产量低、分离系数低、无法连续生产的生产工艺。依靠这项先进技术,中国彻底摆脱了出口稀土原矿的处境,低成本生产的单一高纯度稀土横扫世界市场,国际单一稀土价格下降30%至40%。美国钼公司、日本稀土分离企业、法国罗地亚公司等长期垄断世界稀土市场的西方企业在这场“中国冲击”(China Impact)下纷纷减产、停产、破产,或寻求同中国技术合作,中国终于实现了稀土资源大国向稀土生产大国、稀土出口大国的飞跃,徐光宪因此被称为“稀土界袁隆平”。1970年代之前,中国没有稀土出口,世界稀土市场被美国和欧、日垄断;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打入稀土市场,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中国稀土份额急剧上升。今天,中国基本垄断了世界稀土生产,即使美国这样的唯一超级大国,目前要想重新开采本土稀土矿山,由于没有稀土提纯生产技术,也只能把开采出的矿石送往中国提纯。中国目前在稀土方面的困局同样不仅仅是问题,也是成就的副产品。我们只能在此成就基础上追求提高稀土收益,不仅提高我们现在生产的单一稀土收益,而且进一步掌握下游深加工环节,但我们不能指望回到1970年代前的状况。

  为了维护、加强稀土分离提纯环节控制权,我国即使与其它资源国家合作,在这一环节也不宜采取合资,而是应当保证我国企业独资,以便有效保护我国在这个环节的核心技术。(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