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大运河精神的时代价值

发稿时间:2019-05-28 14:31:28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孙 杰

  1983年,浙江省杭州市,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它贯通南北、联通古今,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指出,要强化精神内涵的挖掘,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时代含义和文化价值,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大运河精神是大运河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对大运河文化人文精神层面的深入解析。那么,该从哪些方面去凝练和概括大运河精神呢?

  生生不息的奋斗进取精神是大运河精神的基石。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空间跨度最大、使用时间最久的运河,运河流经区域自然地理状况异常复杂,中国历代运河建设者们在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运河连通为一条纵贯南北的人工运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生生不息的奋斗进取精神。今天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无不体现着这种奋斗进取精神。

  与时俱进的创新协同精神是大运河精神的灵魂。两千多年来大运河的水系在变,河道在变,水情在变,治水理念在变,治水方略在变,管理机构在变,运行机制在变,但创新协同精神未变。在解决水源短缺、实施黄运分治、构建航道体系等方面,无不体现出大运河建设者们创新协同的精神。在当下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资源共享化背景下,更需要发扬创新协同精神,走合作共赢之路。

  海纳百川的融合共生精神是大运河精神的核心。中国大运河从古到今绵延千百年,促进了不同地域间文化的交流、沟通和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产生,形成了兼收并蓄的恢宏气度,包容开放、多元共生的文化系统。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更需要发挥融合共生的精神。

  忠义诚信的使命担当精神是大运河精神的特质。在大运河漫长的发展史中,它通过一项项工程和一个个鲜活人物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实践、传承且发挥得淋漓尽致。大运河开凿发展的历史因人文活动而成就了忠义诚信的使命担当精神,这也是大运河精神的鲜明特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折射和反映。今天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既是一种使命,更需我们的担当。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精神可以变物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运河精神在形成发展进程中,曾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积淀统一意识,为经济发展、城市繁荣提供精神元素,为文化交流融合注入文化滋养,为科学技术进步提供精神动力。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在经济崛起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背景之下,大运河作为中华文明象征载体的整体性与延续性价值凸显,弘扬大运河精神,展示其独特魅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就是要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留给我们的精神比起运河的物质形态更深刻、更久远、更广泛。把大运河精神纳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可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大运河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凝练大运河精神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扬大运河中蕴含的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展现大运河精神的现实价值,对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传承历史文脉,具有重要意义。

  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大运河精神蕴含的精神特质,对于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大力弘扬大运河精神,助推伟大梦想实现。■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