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发挥社区党建的四个引领作用

发稿时间:2019-05-13 13:56:37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周春生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区治理日益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特征。如何更好找准社区治理的着力点、如何更好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参与社区治理、如何更好围绕共建共治共享提升社区治理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是摆在各级政府特别是市县两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如果说社区治理工作面临的是上上下下“千条线”,那么毋庸置疑,社区党建是穿起“千条线”的“一根针”。只有通过强党建,才能实现强治理、强发展。良好的社区治理秩序和成效,始终离不开社区党建工作的有力引领。

  社区治理的主体日益多元化,必须发挥社区党建工作的“轴心”作用。社区是居民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这一城市基础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社区治理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虽然政府在社区治理过程中仍然发挥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但是社区治理的主体已不再是由政府“单打独斗”。形势和任务要求企业、非政府行为甚至于个人不断介入其中,它们在各级政府的直接或间接领导下,通过协商合作共同处理社区公共事务,参与社区治理工作。

  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为社区治理增添了很多新的活力,但如果多个主体之间缺少凝聚力和协作性,那么多元化势必发展为分散化,反而给社区治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在推动形成社区多元共治的大格局中,必须让基层党组织“中心居中”,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工作的“轴心”作用,进一步促进社区治理诸多主体形成合力,进一步理顺社区治理工作机制,更好满足城市建设和居民的迫切需要。

  社区治理头绪和内容日益增多,必须发挥社区党建工作的“龙头”作用。经济结构和城市形态的不断调整,使城市社区公共领域的工作范围和辐射范围不断扩大,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治理职能和任务也越来越多。比如,从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到组织志愿服务、开展文体活动,再到开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以及职业培训,包括搞好社区卫生等等。这些工作,有的是上级指派,有的是对外协作,有的是群众急需,且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必须进行合理统筹。

  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决定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实现良好的社区治理,就是要强化党建工作的示范效应,借鉴和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民主集中制”等作风和原则;就是要强化党建工作的带动效应,把各种复杂工作联系好、梳理好,做到有条不紊、区分轻重缓急;就是要强化党建工作的整合效应,在将社区党建工作融入到社区治理方方面面的基础上,依靠党建把各项工作、各类信息、内外资源进行最大限度整合融合,推动相关问题较早较好解决。

  社区治理的互动性日益增强,必须发挥社区党建工作的“纽带”作用。社区治理体系中存在多方面的治理力量,诸多方面只有在同一目标框架下,通过协同互动、一体联动,才能取得更好治理效果。然而,社区共治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有的缺乏共享意识,参与共治的热情不高、意愿不强;有的缺少制度联系,工作更多是靠人际关系维系;有的社区内存在各种“围墙”,相互界限分明,实现共建共治相差甚远。

  面对繁杂的社区治理事务,各方参与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难自发形成,必须依靠党委和政府的有力培育和引导。增强社区治理的互动性、整体性,关键是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纽带”作用,推动社区治理各方力量有效衔接、对接、连接,形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运行体系。要不断健全完善互动机制,打破行政隶属壁垒和“九龙治水”局面,引导有关方面强化共驻共建意识,通过结对共建、交叉任职、人才联育、文明共创、活动共办、场地共用等方式,增进党组织之间、党员之间、党群之间的联系互动,形成区、街、居与驻区单位以党组织为核心的联合治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宽社区的服务共享空间,促进不同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凝聚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力量。

  社区治理的对象和范围日益扩大,必须发挥社区党建工作的“堡垒”作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拓展了人们生存的空间,促使社区居民的结构向着多层次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日趋复杂化。比如,人们的角色定位从原来单纯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群众的社区生活需求从原来单一的“物质保障”向“物质与精神保障并重”转变,社区治理阵地从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向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网络媒体转变。种种变化意味着社区治理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按部就班、简单化地去解决问题。

  针对治理对象范围、层次、结构的变化,必须全面加强基层党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建设,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思想引导、组织协调和服务指导作用。通过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党建+”模式、促进党建与社区网格管理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拓展和构建“开放型”党建服务体系,实现党建工作对社区治理工作的全覆盖。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