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强化底线思维

发稿时间:2019-04-24 14:15:31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所谓底线,一般指最低的限度。因为跨越这个限度必然会产生一些危害,所以需要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也就是要确立风险底线、有底线思维。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稳,经济稳”。维护好国家的金融安全,必须强化底线思维,防控金融风险。

  当前金融稳定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强、隐蔽性大,一旦突破安全底线就容易形成系统性风险,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产生难以弥补的破坏性影响。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也给经济发展特别是金融稳定带来诸多挑战和风险,迫切需要强化底线思维。

  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9年全球经济预期增速下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由于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无疑会对我国包括金融安全在内的经济安全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

  从国内经济发展看,总体形势是好的,但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各种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凸显。能否防控金融风险、守住金融安全底线,将直接影响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从金融自身发展看,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和应用,科技驱动的各类金融创新不断涌现,但技术安全、责任主体难以认定、数据垄断等风险也如影随形。因此,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警惕金融领域的“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

  就金融领域而言,所谓“黑天鹅”事件,是指难以预测、但会对经济发展全局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颠覆全局的小概率事件,本质上是受人类认知限制的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风险。金融领域的“黑天鹅”事件以市场趋势的突变为特征,即原有的市场趋势会毫无征兆地突然反转。由于不可预测,警惕“黑天鹅”事件的工作重点在于,提高危机响应机制的效率,储备好应对危机的工具,留足应对危机的政策空间。未来一段时期,需警惕的“黑天鹅”事件主要包括,在全球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全球资本市场可能出现的大幅波动导致中国金融市场的波动等。

  所谓“灰犀牛”事件,是指对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麻痹大意或无效治理,致使矛盾积重难返,进而对全局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颠覆全局的大概率事件,本质上是事前可知的“存量风险”。防范化解“灰犀牛”事件的难度在于行动力,必须及早介入干预,有效遏制风险的累积。过去一段时间,中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主要聚焦于影子银行、高房价、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影子银行、国有企业高杠杆、违法违规集资风险、地方显性债务总体得到遏制,但化解高房价、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则仍需久久为功,同时需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透明度不足等新的风险加以关注。

  以底线思维构建金融风险的防范体系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总的来讲,强化底线思维,构建金融风险的防范体系,应主要在以下方面发力:

  其一,深化改革开放。守住金融安全的底线首先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在积极作为中化解风险。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持妥善处置“僵尸企业”,坚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要根据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变化和我国发展战略需要,研究推进新的开放举措,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以更加包容的姿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增强我国金融对国际金融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全球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金融防控风险的能力。

  其二,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脱实向虚、资金空转会使金融形成泡沫、聚集风险。当前,金融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在保持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应着力使金融服务于新旧动能转化、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及民生领域,这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三,加强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是守住底线的根本保障,要坚决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通过加强教育监督管理,加大金融领域反腐败力度等举措管住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高中级管理人员。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适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使所有资金流动都置于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视野之内。通过完善金融从业人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运行、金融治理、金融监管、金融调控的制度体系,规范金融运行。同时,严肃评估各类风险事件的后果,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做细做实。

  (执笔:甘梅霞 王公龙)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