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党性教育仪式感的价值认同与制度设计

发稿时间:2019-04-12 13:52:22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李鸿渊

  加强党性修养既是党员干部补精神之“钙”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终身必修课。党性修养具有外在组织要求和内在自觉统一的特质,因此,党性教育的目标必然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和程序来实现,其中党性教育的仪式设计是党性的精神物化和行为固化的重要体现。一个成熟规范的党性教育仪式既是党性教育本身的内涵之一,也是党员理想信念提升的必要条件。

  仪式在精神信仰培养中的独特价值

  仪式通常被界定为象征性的、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它经常被功能性地解释为特定群体或文化中沟通、过渡、强化秩序及整合社会的方式。仪式与内容紧密相关,它往往是围绕一定的精神追求来精心设置具体的物化标志和流程规范,通过仪式特有的庄严、神圣和象征特质,使参与者在理想信念上产生强烈的震撼作用。

  仪式具有象征性和神圣性的特质,决定了仪式在精神塑造层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党性教育要产生效果也需要借助必要的仪式规范,借助其在精神化信仰塑造方面的情感凝聚和净化功能发挥作用。仪式的神圣性侧重精神层面的引导,倘若没有崇高精神的指引,倘若离开对理想信念深深的敬意,那就无所谓仪式了。正因如此,仪式中神圣的特质,才能激发人们内心深沉的感情,产生出对人们行为的道义约束,并具有长久的效果,从而筑牢人们内心坚不可摧的信念。党性修养的核心是理想信念的培养,必然决定了党性教育离不开必要的仪式。仪式化的程序让抽象的理念价值有了生动的外部形象,使那些隐藏在背后的精神可以被直观地感受到,这种精神体验往往更加持久。

  一般而言,党校党性教育仪式元素主要蕴含在开班动员、党性考察、组织生活会、党性分析等环节中。规范乃至优化党性教育的形式,从而提升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就是要通过党性教育的仪式进行精神洗礼和净化灵魂,激发党员对党的宗旨信念的崇敬之情,在内心深处逐渐建立深厚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最终帮助党员干部树立坚不可摧的共产主义信念。

  党性教育中的仪式感要求整体设计党性教育过程中的党性元素,通过仪式和流程提升党性教育对学员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在党性教育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防止仪式与内容的脱节,也要防止机械理解党性教育中的内容与仪式的关系。缺乏必要的仪式往往会导致党性教育缺乏严肃性和崇高感,教育的影响力有所削弱;缺乏必要的仪式也常常会使党性教育的内容淡化,进而导致党性教育变成单纯的说教,使学员自身的主体性和体验感难以保证,党性教育难以深入人心。

  党性教育需要仪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仪式感本身就是一种对规则的敬畏和对信仰的高度认同,党性教育的仪式感归根到底是我们如何看待党员干部党性养成的文化条件。党校在开展党性教育活动中,既要重视党性教育的内容,更要重视党性教育的仪式,从而才能全面提升党性教育效果。党性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就是党性教育的载体和方法是否得当,因为方法既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更是党性教育感染力和艺术性的体现。

  第一,党性教育应是内容和仪式的有机结合。党性教育的方法要灵活多样,适应新时期党性教育的要求。世界上的事物是无限多样性的,与之相适应,事物的内容与仪式也是无限多样性的。目前党员党性教育锤炼的实践表明,与党性教育内容相匹配的仪式具有较强的现场感染效果,容易引起学员的情感共鸣。特别是在党校的党性教育中,采用单纯的课堂理论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学员党性教育的需求,这就需要党校党性教育的仪式与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相适应,内容和仪式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

  第二,党性教育的仪式设计要体现党性教育的规范性和艺术性。一方面,党校党性教育的规范性就是要遵循党性教育的一般规律,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党校党性教育要建立在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并对党性教育的内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设计,严格党性教育的组织管理。另一方面,党校党性教育的规范性也必然蕴含着一种美学教育,也就是要注重文化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方式效果,提升党性教育感召力。

  第三,党性教育的仪式设计要体现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党性教育的本质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要遵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基本原则,要体现组织的精神关爱。道不远人,党性教育就是要体现对党员干部精神层面的关怀,善于用情,从而激发情怀,唤醒觉悟,因为党性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过程,任何外在都不能替代内心的认同,这才是提升党性教育仪式设计最为根本的依托。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