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理性审视推动慕课建设行稳致远

发稿时间:2019-04-11 13:59:42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飞飞

  12500门上线课程,2亿多学习人次,中国慕课上的课程数量和应用规模双居世界第一。近日,这条来自中国慕课大会的消息引发关注。

  对不少初入职场的人来说,慕课是和那段特定的求学记忆深度绑定的。2012年,网络视频教学平台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这一年也因此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这股风暴随后刮到中国,2013年,中国的慕课开始建设,推荐好课、交流选课心得曾经是不少同学聊天的高频话题之一。

  可以说,中国的慕课建设是令人振奋的。6年里,中国的慕课上线课程不仅数量剧增,而且课程门类不断丰富,所涵盖的教育阶段也日趋完整,联合打造品牌课程,扩大学分认证等创新举措更是让慕课一时风光无限。此外,据报道,中国200多门优质线上课程还登陆美国、英国等多国著名课程平台。在它横空出世的那个阶段,它一度被赋予“颠覆者”的角色,有学者称“这场变革犹如一场海啸”,丝毫不吝啬对它的赞美和所寄予的革新教育的希望。

  “互联网+教育”改变了什么?不管你什么身份,身处何地,只要有一根网线,慕课上大量的学习课程就可以一键获取。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慕课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打破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正如它的英文缩写MOOC中的第一个O(open,开放)所显示的那样。“一名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深山里的11岁小学生通过慕课学习了吉林大学‘奇异的仿生学’”“一位85岁的老先生拿到中国大学慕课‘针灸学导论’课程结业证书”,更多这样的故事一直被公众所津津乐道。

  于传统教学而言,慕课上“别人家的老师”无形中成为线下授课老师的参照对象,压力也是动力,从“以老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课堂形式的日趋丰富和信息密度的加大,很难说与慕课建设浪潮毫无关系。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慕课于教育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凸显。

  但处于快速成长期的慕课并不是没有烦恼。从诞生初期,慕课建设就始终伴随着完成率不高的质疑声。早前,就有统计报告指出,中国慕课的课程完成率可能只有4%~15%。有媒体援引中国慕课大会的消息称,在2亿多的学习人次中,有近一半是社会学习者。虽然没有更多数据表明,社会学习者比在校学习者的完成率更高,但考虑到平均教育程度和互联网使用水平,前者的完成率或更不乐观。按照传播学的知沟理论,经济社会地位和教育水平正是造成知识差距的主要因素。慕课建设确实带给我们更多玫瑰色的希望,但在这之下掩藏的知识鸿沟,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

  从热推“颠覆者”概念到对“(慕课)不能取代传统教育”成为共识,更为理性的审视必将推动慕课建设行稳致远。而对于每个学习者来说,收藏、报名一打精品课程确实可以疏解快节奏社会中的焦虑感和失控感,但好饭也需要一口一口吃,所以与其做着玫瑰色的梦,不妨先登录打卡,学起来。■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