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以“老字号+”的运漕模式促进小城镇供给侧改革

发稿时间:2019-03-26 13:34:41
作者:倪旭巍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明确提出要以引导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老字号”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老字号”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因此依托“老字号”等有特色资源的重点镇,通过培育发展专业特色鲜明的老字号产业形态,可实现在镇域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以及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进而推动小城镇供给侧经济改革。

  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安徽省首批千年古镇运漕古镇,历史上因“盐”而起,因“米”而兴;鼎盛时期,百业兴旺,知名老字号商号达800多家。漕运载着荣光和岁月,裕溪河更是让古运漕成为万商云集的天堂。运漕古镇此次以传统“老字号”为抓手,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把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资源,打造围绕“老字号”产业形成宜业宜居宜游新格局。具体做法是:一、借力“老字号+产业”夯实古镇主导特色产业。如恢复乾隆初年的“鲍义兴茶楼”、光绪初年的伍福和酒馆、光绪年间的“沿河客栈”以及百年老字号“运漕鱼庄”等,完善古镇基本“城市功能”的标配服务,满足人们工作、生活、旅游等基本需求。老字号业态孵化培育也渐显成果,如老字号“鲍义兴”茶楼已被政府确定为“历史文化餐饮名店”,“鲍义兴传说”、“鲍义兴传统制作工艺”等还被列入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和市场效应。二、借力“老字号+电商”繁荣古镇商贸。恢复老字号“洪仪泰”、“李源兴”、“福吉祥”、“恒生泰”、“同泰祥”、“汪森和”等食品、药材、日用品等传统商号,通过建立古镇“老字号”电商平台,激活传统“老字号”生产、加工等上下游小微企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建设。三、借力“老字号+文创”实现产业延伸,通过建立古镇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形成“老字号”自身IP,为古镇再生过程中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如:将运漕历史文化展示馆融入老字号“元和质”当铺;利用老码头、老厂房打造多创艺术众创空间;以老字号“漕川书院”、“薛瑞丰砻坊”为载体,与安徽中山画院、艺术学院、安徽陶瓷艺术协会联合创建文化艺术创作、研修、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借助国家凌家滩遗址公园打造文化全域旅游协同创新中心。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扩大内需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运漕古镇通过“老字号+”模式助推小城镇供给侧经济改革,从根本上改善人类城市生活的品质并保存延续城市的文脉的同时,并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人文城市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课题组

  (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委员会供稿)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