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深刻认识稳金融

发稿时间:2019-03-20 15:29:05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何德旭

  内容提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扎实做好稳金融工作,既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要明确稳金融的着力点,在稳定金融服务、金融政策、金融运行、金融市场、金融开放上下功夫;既积极稳妥推出稳金融短期举措,又着力构建稳金融长效机制,夯实稳金融的经济制度基础,完善稳金融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健全金融风险应对机制。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金融改革开放有序推进,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监管得到加强和改进。但也应清醒认识到,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诸多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任务还很艰巨。深刻认识稳金融,扎实做好稳金融工作,既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明确稳金融的着力点,为经济发展营造稳定安全的金融环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一方面,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另一方面,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扎实做好稳金融工作,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的能力,着力做好稳定金融服务、金融政策、金融运行、金融市场、金融开放5个方面的工作,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安全的金融环境。

  稳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出现“脱实向虚”倾向,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自我循环或者过多流向房地产市场等问题造成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凸显。稳金融服务,就是要着力解决金融“脱实向虚”、自我空转、自我循环等问题,尤其要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融机构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

  稳金融政策。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释放了稳金融政策的明确信号。当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畅通利率传导渠道。要把握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强化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作用。二是提高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效率。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信贷传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高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效率就要强化竞争,提高商业银行市场化经营水平,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减少地方政府部门对商业银行的不当干预。三是注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通过大规模减税降费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投资意愿,引导企业对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预期。同时,在控制债务规模总量的前提下,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稳金融运行。过去一个时期,我国金融领域风险点多面广、潜在风险隐患累积,金融运行的脆弱性上升。随着金融监管力度持续加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各项举措相继出台,我国金融风险总体上呈现收敛态势,金融运行稳定性显著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初步成效。但也要看到,稳金融运行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采取有力举措,继续重点解决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进一步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安全的金融运行环境。

  稳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是稳定金融市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保障。要注重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治理,严格退市制度与信息披露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减少对市场交易的行政干预。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改革,缓解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分割现象,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发展债券市场,保持非信贷融资合理适度发展。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外短、中、长期因素变化对我国金融市场可能造成的负面冲击,做到提早识别和预测风险,及时出台和落实风险处置措施,稳定金融市场预期。

  稳金融开放。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需要,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的需要。推进金融开放,既要积极,又要稳妥。首先,有效应对美联储加息等因素给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带来的冲击,防止因外部环境变化而出现资本严重外流、汇率大幅贬值等情况。其次,将外部因素作为维护金融稳定、扩大金融开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所要考虑的长期变量,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的风险共振。第三,把金融改革开放任务落实到位,并根据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我国发展战略需要,及时研究和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新举措。

  统筹实施、主动作为,扎实做好稳金融工作

  扎实做好稳金融工作,应在明确稳金融工作着力点的基础上,统筹实施、主动作为,深化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积极稳妥推出稳金融短期举措,又着力构建稳金融长效机制,在夯实稳金融的经济制度基础、完善稳金融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健全金融风险应对机制上下功夫。

  夯实稳金融的经济制度基础。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做好稳金融工作的重要基础。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筑牢经济平稳增长的制度基础,为稳金融提供有力支撑。以利率、汇率、国债收益率市场化改革为核心,深化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以银行间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为支撑,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夯实金融长期稳定发展的制度基础。完善金融从业人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运行、金融治理、金融监管、金融调控的制度体系,规范金融运行。

  完善稳金融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与稳金融之间存在很强的内在关联性。要根据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强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稳定总需求,为稳金融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健全金融风险应对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要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健全及时反映风险波动的信息系统。加强金融业反腐败力度,强化对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教育监督管理。强化对重要金融市场的监控,保持防泡沫、去杠杆、防风险的政策定力,继续推进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去杠杆。重视房地产市场的风险管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稳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完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稳定市场预期和人民币汇率预期,保持国际收支稳健和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