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社论:央企当如何维稳中国经济

发稿时间:2012-07-02 00:00:00

  6月26日,国资委网站消息,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一个紧缩时期,央企要抓紧做好3至5年“渡难关、过寒冬”的准备。去年底以来,国资委高层已多次强调央企准备过冬。

  一位国资系统人士将“央企过冬”解读为,一是央企内部强管理降成本,二是对一些资金量大、风险大的项目,收紧投资。

  眼下,中国经济进入快速下行轨道。央企在经济不景气时谨慎经营以求自保,是企业再理性不过的选择。国资委有此警示并无不妥。只不过,国企一直被称作中国经济的“稳定器”,当下内需不足,未见央企加码投资稳定经济,却见“过冬”之说,难免让人困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迅速推出四万亿刺激计划,在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扩张推动下,国有企业在“铁、公、基”等领域大量投资。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坚持不裁员、不减薪。这些举措迅速稳住了当年经济的下滑势头。此后,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稳定器”和“减压阀”的提法开始多起来,并逐渐成为国企角色定位之一。以2008年的逻辑而论,现在央企就该反周期操作,大手笔投资帮助扩大内需,进而稳定经济。不过很显然,这有悖于企业经营的常识。如果我们必须承认央企乃至所有国企都是市场中再寻常不过的企业,这样的逻辑就不能成立。

  我们认为,这种悖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稳定器”的说法,赋予了国企太多的非经济含义。以至于在有些时候,国企被理所当然地看做宏观调控的直接抓手。这正是2008年发生的故事。央企因此获得了大量财政支持项目,在投资跃进中占尽风头。民间投资则步步惊心,退无可退。尽管中国经济在短期内迅速回稳,但却难掩虚火。这不仅导致了此后的通胀,也延缓了整个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的进程。所以,从经济全局来看,央企的作为没能真正维稳中国经济。

  而从局部市场来说,有时候这些企业扮演的角色可能跟“稳定器”大相径庭。2010年地产红火,央企大规模进入地产行业。地产调控大局当前,本该稳住房价,结果是制造地王连连,地产业虚火更旺。而后才有了后来的78家央企退出地产业。近日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报告显示,宝钢、武钢、鞍钢等国有钢铁企业违规投资项目74项,占到企业重大决策的10%。这些未批先建项目也大多与有关部门治理产能过剩的周期相吻合。经济红火时央企全线扩张进入各个领域争抢资源,进一步催热经济;经济趋冷时,又迅速猫冬自保,这充分体现了“市场人”的理性。此次刺激计划中央财政没有大规模增加项目支出,央企无利可图选择猫冬,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当然,作为掌控中国最核心经济资源的央企,即便不会成为所谓的“稳定器”,但在促进中国经济尽快走出寒冬这方面,仍然负有责任。其核心在于对所掌控资源的让渡。近几年持续进行的大规模国进民退,使得优质资源几乎全部掌握在国企手中,民营经济几无立锥之地,经济也由此失去了活力。眼下,若想尽快激活经济,央企有必要加快推进改革步伐。一方面,真正按照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要求,从竞争领域退出;另一方面,开放资源类垄断行业,吸纳非国有经济进入。

  近期,按照国务院要求,各部委纷纷出台鼓励民营经济的配套政策细则,其中涉及开放央企垄断领域的内容不少。不知道央企对此有何回应。如果让央企主动放弃手中掌控的资源,央企自身绝无动力,那就只有决策层从整个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痛下决心施以雷霆手段,确保改革政策落实。若非如此,这一轮经济刺激计划成效如何,我们很难乐观。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