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之初,在全面向苏联学习的年代,毛泽东没有借鉴斯大林担任苏联大元帅的先例,表示坚决“不当那个大元帅!”军工厂为他准备的大元帅服,后来一直放在博物馆里。毛泽东的态度,起到了表率作用,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同志也不参与元帅评选。开国领袖们的做法,在党内形成了优良传统,党到“于今受其赐”。
两相对比可见,对待荣誉问题决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而是关系党的形象、作风和党的执政基础的大事,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认真对待。应该说,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的荣誉观整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在荣誉的安排上,有的采取“轮流坐庄”“利益均沾”的方式,有的论资历讲年限,有的搞平衡照顾等等,这种懒政怠政思维,最终只能是老实人吃亏,影响踏实干事者的积极性。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包揽包办荣誉,不按规定评选荣誉,作为利益交换荣誉等问题,更是亟需引起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莎士比亚说:“无瑕的名誉是世间最纯粹的珍宝。”追求名誉没错,应该予以肯定,但如果过度追求荣誉,特别是追求名不副实的荣誉,荣誉就不再是珍宝,而是会和追求者一起变成发臭的粪土。技艺多了不压身,荣誉多了会累身。老子曰:“名爵者,公器也,不可久居。”名利心太重,容易伤害信仰、动摇信念、败坏品行。马克思说:“谁要是为名利的恶魔所诱惑,他就不能保持理智,就会依照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指引给他的方向扑去。”
正确对待荣誉并非不要任何荣誉。对于名副其实的荣誉、大多数人公推的荣誉,也不要高标自持,“遗世而独立”,坚拒而不纳。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子的义利观符合人性,更接地气,党员干部的荣誉观亦当如是。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荣誉是奋斗的结果,而不是奋斗的目的,决不能躺在荣誉薄上睡大觉。“无愧于荣誉要比占有荣誉更有意义。”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时刻不忘初心,以更大的努力更多的成绩回报荣誉,回报组织。
荣誉是一种导向,用得好可以在干部队伍中带来巨大的鞭策力、形成澎湃的正能量。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要正确运用荣誉,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把关作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突出实干实效实绩,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管理机制、奖惩机制;要完善干部考核方式方法,创新运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分类考核等方式,增强考核的全面性、针对性、客观性,把考核结果与激励约束、管理监督等结合起来,真正让政治坚定、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鼓励,让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让求真务实在全党全社会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