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以创新之为推进新时代智库建设

发稿时间:2019-01-21 10:39:50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周洪宇 付睿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新型智库要具备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创新性咨询与服务的能力,需要在理论、实践、制度、文化层面率先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充分发挥其功能与作用,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需要广大智库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智库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智库建设需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的内容包括智库性质、作用、功能、话语体系建构等。

  理论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相关学科知识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证。理论创新需要突破旧的观念,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得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智库建设面临着加强理论创新、更好指导实践等一系列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既要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又要跳出西方智库发展模式的桎梏,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深厚基础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结合新时代中国的具体国情、智库发展现状,创造性地凝练并提出新型智库建设的相关理念、方法、路径,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智库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等。

  全球视野、中国立场、专业能力、实践导向应成为中国智库的基本定位与价值追求。当今世界,发展和变革风起云涌,必须从全球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把握中国智库的战略定位,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智库理论。智库发展既有规律性,又有特殊性。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应秉持中国立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担负国家使命,维护国家利益,创造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智库概念和话语体系。从智库的功能层面看,当前智库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切实管用的咨政建言,要密切关注与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相关的理论创新,强化新型智库的社会舆论引导能力,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智库人才培养能力等。

  智库建设呼唤实践创新

  实践创新的内容包括智库建设的咨政研究、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为此,要针对当前智库建设存在的难以适应党和国家决策咨询需求这一突出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实践创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着力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这是对智库公共政策研究、决策咨询服务等实践创新能力提出的具体要求。

  在实践创新中实现智库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智库运行专业化建设,提升为改革开放咨政建言的能力,注重智库人才多学科、多元化融合,构建广泛的智库联盟与合作网络,寻求稳定的资金来源,搭建稳定可靠的传播渠道等。在此基础上,构建智库发展大格局,着力强化政策研究,开展咨询评估,加强国际交流。在实践与理论结合层面,智库要为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提供战略决策支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推进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对接。在社会服务方面,智库应积极参与第三方评估,参与公众话题讨论,与社会组织、企业、社区等建立互动网络,参与社会项目研究等。在舆论引导方面,应阐释大政方针,解读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及时客观评论社会热点及公共事件,疏导公众情绪。在育人用人方面,智库应着力培养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领军人物,与高等院校、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等协同培养人才,推动智库、政府之间研究人员的有序流动,支持研究人员“走出去”“走进去”。

  智库建设期待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的内容包括智库分类体系、管理制度、运行模式等。

  智库的创新活动有赖于制度创新的不断积淀和持续激励,让创新活力通过制度得以固化,并持续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新的制度需要在新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中孕育,智库建设的制度创新,也需要放到全球发展大势及我国发展进程中统筹考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如何进行制度创新提供了依据。需要看到,西方智库虽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制度与理论,但其制度始终根植于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土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制度创新,不能全盘照搬,应结合中国的国情仔细甄别、认真筛选,合理取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制度创新,要着力促进机构转型,理顺智库运行的机制。在机构转型上,要力促研究人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科研组织形式、成果应用等实现转型。同时,需建立一批新机制,主要包括协同创新机制、快速反应机制、课题选题机制、科研组织机制、成果审核机制、激励导向机制、项目管理机制、数据支撑机制等。

  智库建设急需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内容包括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理念、精神、风格、纪律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优秀而独特的智库文化是塑造智库影响力的核心要素。当前,迫切需要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国智库价值观,丰富中国智库独特的文化内涵。广大新型智库要通过文化建构凝练自身价值观,形成独特的智库理念、价值、行为规范、组织纪律等;打造具有专业特长的决策咨询成果,树立一批优秀的智库品牌,培育核心竞争力;优化智库及其成果的传播与推广方式,塑造智库的国际品牌及影响力。

  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这一神圣使命呼唤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创新之为实现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这既是新时代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应然选择。■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