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教书育人是大学的天职

发稿时间:2018-12-13 15:50:32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徐冬青

  “当看到有的青春年少的学生,带着希望与渴求,带着父母的嘱托与期待,来到大学学完了某个专业,毕业后却在人才市场处处碰壁,连工作都找不到,连自己都养活不起,一些大学的领导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学校开设的专业到底对不对得起学生的学费?学校的课程到底对不对得起同学4年宝贵的青春?”网友的话虽然未必恰当,但却提到了一个关键问题。近来,社会各界对高校本科教育质量问题颇为关注,有学者批评,部分高校存在专业与社会脱节、关注教学不够的问题。不久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也谈道,要改变“一部分教师认认真真培养自己,稀里马虎培养学生”和“一部分学校领导精力投入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学生精力投入不足,资源配置投入不足”的状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并朝普及化方向的发展,学术下移、知识下沉,大学逐渐揭去了“象牙塔”的神秘面纱,知识不再垄断,而在大学的功能诸如科研、智库、社会服务、市场适应、国际化等不断增生中,大学与国家、市场、学生的关系复杂而多元,尤其是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挑战既有对大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更有对大学教师如何克服市场诱惑,坚守大学育人为本、履职尽责的挑战。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高校教师的“个体户”“自留地”“小作坊”式的生存状态,显示大学存在的育人弱化问题。原本作为大学天职的教育教学,急需补位,更需复位。何以复位?在笔者看来,根本在于价值回归、机制保证、待遇激励和主体定位。

  价值回归。大学本体功能在于其育人价值。其他功能都必须以其教学本体功能为基础才可能获得存在的合法性。科研和社会服务只有以育人为前提,大学价值发展才不会偏离轨道。失去了教育教学必然失去了大学的价值根基,大学的良心自然不在。

  机制保证。回归大学育人价值需要制度保证。当前,大学发展中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出台,大学涌现出大量的领军人物,他们在科研、社会服务、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在我们倡导和选拔培养这类人才时,也要在满足一流大学的科研等需求外,激励各类杰出人才走上本科教学的第一线。让大学以教学为天职,以育人为根本,不成为一句空话,必要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建设是制度保证。

  待遇激励。与价值和机制相匹配的则是待遇激励问题。搞好大学资源投入,将办学投入真正向一线教学倾斜,改变大学投入结构,实施倾斜政策,真正将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放在大学日常工作的重心。实施重点投入、抓好长效机制,将各类支持计划都转向教育教学第一线,在待遇激励机制建设中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大学教师将工作重心和精力集中于教育教学工作上来。

  主体定位。恢复大学作为学习之地的本来模样,让大学生作为求学者,居于大学学习的主体地位。相对于求学者,大学是一种学习服务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训诫者。这需要在大学办学评价导向中要有客户服务意识,学生作为学习的当事人的评价权利和地位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培育学习者“用脚投票”的机制,树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是大学育人天职的应有之义。

  只有在真正的育人中才能实现育己,才能彰显大学的内在价值,否则,成就越高,地位越高,离育人可能越远。■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