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党政主导有位置,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历届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研究部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班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将党的“三农”政策贯穿于农民教育培训全过程。2018年,将农民教育培训列入县政府要办好的十件大事实事之一。二是整体谋划科学。通过多方调研座谈、征求意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列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纳入全县综合目标管理,形成了定方向、明思路、强措施、抓落实的整体规划。三是思路逐步清晰。形成了以“三农”政策为指引,以职业农民为对象,以区域特色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助力脱贫为要务,以致富圆梦为目标,以教育培训为抓手,统筹政府主导、专门机构、经营主体、职业农民四位一体,集聚发挥政策、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类资源要素功能和作用,进专业村、进产业链、进示范园,更好服务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的整体工作思路。
二、坚持培训管理有机制,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性。一是坚持机构常设。建强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依托县农广校成立该县农民教育中心,全县24个乡镇各配备1名有固定编制的专职班主任,进一步强化农民教育培训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监督、考核,实现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常态化。二是坚持制度常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培育机构和实训基地台账、师资、教材、课件、资料、图片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典型风采等系列管理档案,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可观性。三是坚持培训常行。全县每年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000人、开展绿色证书培训3000人、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新增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200人以上,并将年度农民教育培训任务分解到乡镇。
三、坚持定向扶持有政策,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精准性。一是完善配套文件。目前,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该县蔬菜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支持扶持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夏邑县新型职业农民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文件,培育职业农民工作的配套政策逐步完善。二是持续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民教育培训,逐步形成全社会积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新局面。同时,县财政每年预算80万元,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弹性学制中职教育试点。三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师资选聘管理制度,建立开放共享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充实职业道德、经营管理、创业指导、品牌建设、质量安全、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师资。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引导专兼职教师自觉更新知识,推介优秀教师和精品课程,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能力。四是优先扶持职业农民。在承担土地流转、基础投入、金融信贷等方面使获证职业农民享受优先权并给予最大的倾斜。对符合条件的获证职业农民的创业项目优先给予财政补助和贷款支持。对实行持证上岗的技能服务行业岗位优先由获证职业农民承担。在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评选等评优表先方面优先考虑获证职业农民。开展“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评选资助活动,鼓励农业企业等市场主体对获评职业农民提供资助和服务。
四、坚持资格认定有流程,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规范性。一是明确认定标准。按照受教育培训经历、生产规模、收入和技能四项指标,设置了初、中、高三个等级的标准,实现晋级制。学历和生产经历、收入和技能都要达到相应标准。二是规范认定程序。目前,认定程序规范为“个人申报——村委推荐——乡镇审核——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组办公室组织审查和考核认定——公示——县政府颁发证书”。三是加强信息储备。将认定后的新型职业农民基本情况、教育培训、产业发展、政策扶持等信息录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库,健全完善信息档案和数据库。四是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复核已经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不合格者予以退出。每两年对获证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复审考核一次,对考核不合格、有违法行为等7种情况,采取取消资格、注销证书、退出管理体系,不再享受政府扶持政策等方式处理。
五、坚持多措并举有特色,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效性。一是不断完善培育培养模式。根据“围绕市场选产业、根据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农民教育培训思路,形成了“开设一个专业、办好一个教学班、搞好一个生产示范点、培养一批科技骨干、扶植一项支柱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模式,8424西瓜、食用菌、反季节蔬菜、杂果等特色产业持续叫响。创新了“转思想、送技术、上项目、搞服务”“四步产业扶贫工作法”模式,新型职业农民年平均亩收入增加了5000元,每户增收3万元以上。推广了“把农民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党员干部培养成村支部书记”的“四步培养法”模式,全县累计培养3000多名村干部,210多名村优秀党员干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二是持续开展绿色证书培训。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和促进小农户发展,以农业从业劳动者为培训对象,以培养农业科技骨干为培训目标,以农业生产技能为主要培训内容,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掌握农业生产技能,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逐步消除精神贫困走上科技致富。三是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农业生产技术“一事一训”,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广泛开展“春管”“夏种”“秋管”“秋收”“冬管”等关键季节的实用技术培训,推广优良品种和实用致富技术,把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融为一体。四是积极推进农民职业学历教育。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弹性学制、农学交替”职教模式,灵活设置专业,让更多新型职业农民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至目前,已累计培训“绿色证书”学员8.6万人,组织开展阳光工程培训3.3万人、实用技术培训达160多万人次,培养农民中专学历生9390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0余人。五是聚焦教学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和教学生产示范基地,促进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确保了培训实效。如在永震农业农民田间学校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发挥其在产业、技术、人才、管理、信息等方面的资源集聚优势,广泛开展就地就近分类分层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县农广校依托王飞家庭农场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年接待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农民2万人次以上。
(来源:商丘市委改革办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 卢志文 侯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