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钢前身为张之洞创办于1890年的汉阳铁厂,1938年从湖北武汉铁血西迁至重庆市大渡口区。2006年,曾经轧制出新中国第一根铁路重轨的重钢钢铁主线从大渡口环保搬迁至重庆市长寿区,成为重庆有史以来最大的环保搬迁工程。环保搬迁原本是重钢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却因为建设内容和投资金额多次调整而成为企业问题系统性爆发的导火索。
重钢环保搬迁后的生产规模为年产830万吨钢,但搬迁工程完成时正值市场持续低迷,钢材产品售价从高峰时的每吨8000元下降到最低时每吨约1700元。加上产品结构不合理、财务费用居高不下、“跑冒滴漏”严重等原因,企业平均年亏损近40亿元,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重庆市委市政府将重钢改革脱困作为2017年全市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重庆市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重钢集团改革脱困领导小组,数十次召开专题会议,强力推进司法重整工作。新任重庆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刚到重庆就听取工作团队情况汇报,提出明确要求。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队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情况,协调沟通有关问题,建立市政府与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协调机制。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后,最终确定了对准“痛点”精准发力,通过司法重整解除债务危机,同时引入战略投资者重塑体制机制、生产流程和产品布局的改革脱困路径。
重庆钢铁司法重整创造了第一家“A+H”股上市公司司法重整案件、第一家重大资产重组不成功直接转为司法重整的上市公司、第一家采取全网络形式召开重整债权人大会的上市公司等“七个第一”以及资产和负债规模、债权人数和股东人数均为目前国内上市公司重整案件之最,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在出资人组会议上的通过率为同类案件中最高等“五个之最”的纪录,涉及出资人权益调整、债权分类及调整、债权受偿、战略重组方经营方案等多个方面。
瞄准“痛点”精准发力的司法重整,使一度危机重重的“百年重钢”得以涅槃重生。既有效保障了重庆钢铁1400多家债权人、17万户中小股东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也解决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和关联担保可能引发的连环债务危机。
在司法重整和引入战略投资者后,重庆钢铁加强对生产运行、供销组织、降本增效、资金保障管控,全面搞活内部分配。在结合区域市场大力完善产品结构、规范管理流程的同时,还计划以电炉冶炼废钢的“短流程”替代从铁矿石到终端产品的“长流程”,根据供给侧改革目标进一步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逐步建成国内先进的绿色化、智能化钢铁企业。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时,还推出了员工持股改革,并与国内一流钢铁企业实现技术、管理、供销等方面的协同,从根本上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目前,重庆钢铁实现产品产销两旺并逐月递增。2017年7月,在司法重整挂账停息后实现当月扭亏为盈,经营形势明显改观。2017年年底,实现“ST摘帽”,资产负债率降至30%左右,生产经营成本明显下降,行业竞争优势凸显。随着企业效益好转,职工收入也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今年上半年人均奖金增加了1500元,一线员工工资增幅达到38%。
完成司法重整的重庆钢铁拟定了“近期止血”“中期造血”和“远期升级”的发展战略。根据这一战略,年内将结合区域市场需求快速恢复停产失修的产线,充分发挥现有产线的能力,达到年产600万吨,同时通过去除无效低效资产夯实资产质量,通过实施管理变革提升管理效率和劳动效率。完成重组后4年内将通过改造提高热轧产能、新增电炉及建材类产品生产线等措施,完全发挥800万吨粗钢产能,实现可持续的造血能力。通过“远期升级”后的重庆钢铁,将在纠正与市场错配和工艺流程错配后,深耕重庆、立足川渝、辐射西南,坚守区域市场,以满产、满销、低成本为核心战略重塑产业竞争力,打造中国西南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绿色友好的实力重钢、美丽重钢和魅力重钢。
重新规划发展战略后的重钢集团,也获得了宝贵的转型机会。今年前三季度,重钢集团完成销售收入57.85亿元,同比增长9.88%;实现利润21147万元,同比增长71%。集团负责人表示,重钢集团将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转换体制机制,推动企业经营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最终发展成为拥有两家上市公司、主业突出、运作规范、效益明显、发展质量高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原题为《国企改革故事:对准“痛点”精准发力 “百年重钢”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