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改革方位:攻坚期、深水区
事实上,今天迈开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之所以还如此艰难,这是由当前改革所处的历史方位所决定的,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啃的都是硬骨头、要涉的都是险滩。在这个历史方位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和困难程度表现出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要触动既有的利益格局。1978年开启的改革在形式上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渐进性,先易后难。农村出现包产到户,城市出现个体经营,这完全是解决生存问题的自发行为,在全社会容易形成改革的共识。后来改革由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企业的改革同样按照承包制度的方式推进,这既提高了经营者收益,又增进了全社会的福利,所以得到全社会的拥护。二是增量式,存量不动,提高增量。允许城乡个体经济的存在是改革的开始,当时称这是公有制经济“有益的补充”;随着改革的深入,到1980年,我们称民营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1990年,多种经济成份出现了大发展,这时我们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渐进式改革和增量式改革的优点是容易形成社会共识,迅速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改革。但是,渐进式改革导致的结果是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增量式改革带来的结果是把改革的前沿推到了体制内,这就要求公有制经济必须改革。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革别人的命容易,要革自己的命,当然就难得多了。
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要全面调整利益关系,形成新的、更加合理的利益格局。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一个领域的改革,也不是几个领域的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所涉及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是前所未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现成的答案,苏联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留下更多的是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探索这个问题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谈成功还任重而道远。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涉及各个领域,而且要涉及到每一个人,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搞不好就会引起社会动荡。可想而知,在没有现成的理论作指导、没有现成的经验作遵循的情况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难度之大,难以想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难啃的硬骨头。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两个没有变”是我国发展的方位,也是改革所处的方位。这个历史方位决定了发展仍然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的动力仍然来自于改革。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经不再是短缺时代的生存需要,而向重质量、重品质、重个性的需求方向升级。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过去习以为常而又行之有效的需求侧拉动已失去了效力。因此,从供给侧发力,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提升科技含量,生产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所需要的产品,就成为改革的必然选择。但是,要做到“三去一降一补”,新上马的生产线要停产、库存的产品要处理、产业结构要转型升级、职工要失业,不仅供给方眼前损失的是真金白银,而且还可能引起社会风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是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所处的历史方位。
破除改革障碍:思想束缚、利益固化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树立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当前,影响我国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很多,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上的束缚,二是利益固化的藩篱,三是与上述两个方面相联系的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各个击破。
首先,要不断解放思想,打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不解放,改革的行动就会受到阻碍。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就是以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为起点的,我们党正是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奋勇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局面。今天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较,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综合国力都提高了,但是有些人思想观念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出现了守成为重、僵化不前、害怕创新的心态。一些人抱着小富即安的心态,认为就要建成小康社会了,发展成就已经够大了,现阶段应以守成为主,而不需要改革了;有些人认为如果创新不成不仅取得不了新成就,反而会葬送已有的成果,不创新、不改革,维持现有状况也不错;还有的人是担心全面深化改革会触动自己的既得利益,找出一切托辞拖延改革。思想观念束缚改革的现象有许多,说到底是小富即安、精神懈怠、本领不足、眼界狭隘、不敢担当、心存私利的表现。
其次,要坚决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利益固化会造成处于利益层级高端的群体有固定渠道、固定手段、固定资质获得社会发展的成果,而处于利益低端的群体被排除在社会发展成果的享受之外或者只是获得较少的、与之付出不相称的社会发展成果。利益固化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长期发展必将引起社会动乱和政局动荡。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利益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劳动、技术、资本、管理等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分配原则下,先是出现了社会利益分层,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急剧扩大;继而出现了利益固化,社会成员之间垂直流动性减弱甚至停滞;再接着出现了“富二代”“官二代”“穷二代”的现象。当整个社会进入到一个“拼爹”的时代时,风险社会就真正来临了,这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时间窗口。要么粉饰太平,坐等风险的到来、革命的发生,要么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完善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为利益层级间的有序流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坚定不移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促进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作出的清醒判断。
最后,要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凸显,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四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深究起来,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引起的,因此,着眼于从制度上来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清障开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形成改革合力: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但是凡要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分靠部署,九分靠落实。同时,要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就需要形成改革的合力。历史合力论也告诉我们,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必须形成改革的合力。
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国民经济体系更加完整和完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社会财富的增进,一方面,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改革措施的实施有了更充裕的腾挪空间和更可靠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经济发展的实践又对深化改革提出了更为全面、更为系统、更为紧迫的要求。可以讲,当前我国已经具备支撑起全面深化改革的物质基础,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性要求也十分紧迫。
中央领导层改革决心坚定,顶层设计方案清晰可行。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广,重大改革举措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慎之又慎。”“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对一些重大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中央领导层不仅改革决心坚定,而且有切实可靠的改革总体规划和方案。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到目前为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3月机构改革后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已经召开了44次会议,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已经形成,“四梁八柱”已经搭建起来,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有了明晰的依据。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有改革共识,贯彻落实改革措施的执行力和主动性在日益增强。改革蓝图虽然有了,而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关键是要抓住“关键少数”。全面深化改革将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改革者本身的利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注重反腐倡廉建设,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行动上作风上革除党内存在的痼疾恶习,坚决治理“懒散庸怠”不作为的干部,要把谋改革、能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提出了“四个意识”,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提出了忠诚、干净、担当,鼓舞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等等。这些措施为统一全党的思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改革的主动性。全面深化改革最终是要增进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逐步推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近40年的改革进程中,尽管我国在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正义上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的扩大,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整体财富增加了,每一个社会个体的生活水平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普遍增长。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顶层设计的改革方案,需要全社会来落实,需要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具体而生动的探索。当前,虽然人民群众对改革的预期还存在着差异,但总的来说都对全面深化改革抱着极大的热情和满怀的希望,形成了坚定推进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总之,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军号已经吹响,改革的经济基础已经具备,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改革的共识与合力已经形成,只要全党上下拿出真抓实干的劲头,全社会发挥出敢闯、敢干的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完成。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