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互联网+”11项行动覆盖经济社会多领域

发稿时间:2015-07-06 00:00:00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指导意见》围绕转型升级任务迫切、融合创新特点明显、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提出了“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智慧能源、“互联网+”普惠金融、“互联网+”益民服务、“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绿色生态、“互联网+”人工智能等11个方面的具体行动。比如,《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创业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创业创新的支撑作用,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和共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互联网+”现代农业,构建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培育多样化网络化服务模式;“互联网+”普惠金融,探索推进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拓宽服务覆盖面,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互联网+”电子商务,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创新。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现在最流行的概念之一。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认为,“互联网+”赋予农业的变革是全方位的:在生产端要打造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的自动化水平;在流通方面要充分应用农业电子商务,即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电子商务;根本是要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张新红提出,要把握好融合、连接、转型这三个关键词。“一是在融合过程中要把握互联网的多重属性,比如技术、基础设施、渠道、媒体等,农业要与之进行全面的融合;二是在连接过程中把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所有要素考虑到,这就需要大数据发挥作用,驱动现代农业发展;三是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带来的将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的转型,最终要实现从农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转型。”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互联网+”普惠金融则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曾刚表示,互联网金融在普惠金融领域有三大优势。一个是成本优势,网上交易或者说服务的提供比起银行成本相对低很多。第二是信息优势,对互联网企业来讲,一些应用软件,如微信的注册人数远超过征信体系覆盖数量。而且微信覆盖个人信息远超过征信体系覆盖信息,要追证也比银行方便。第三是产品创新。“这一领域未来应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与现有正规金融体系形成有益的互补。这一定是一个交互发展过程,使整个金融体系更完善。”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