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发稿时间:2018-09-03 14:45:31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李旭章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我们必须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我国的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底气和信心。今年上半年,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实现752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3个月低于5%,为2016年以来最低。二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3%,降至多年来新低。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个近14亿人的大国,促进就业是一个永恒主题,做好就业工作永无止境。我国有9.1亿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供给处于高位,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做好就业工作,维护好就业这个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促就业。支撑就业的基础是经济,经济稳则就业稳。经济学研究表明,经济总量的增长与就业的增长是正相关的。要想稳增长就必须促就业,而要稳就业就必须千方百计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因此,我们要把“稳”的重点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要把“进”的重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确保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以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以进应变,千方百计稳外贸、扩消费、促投资,保持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内运行。

  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促就业。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让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对于促进就业具有重要作用。要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从而带动和促进就业。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和就业保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扩大消费。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工资、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收入政策聚焦减税降费,在全年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1.1万亿元以上的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全年减税650亿元。债务政策要积极,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早见成效,扩大总需求。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支持结构调整;涵养企业活力,保障社会稳定。

  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就业。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度”,将稳就业建立在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扎实基础之上。

  以多措并举、政策落地促就业。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要综合施策,拓展就业空间,加强就业保障,把更多力量放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上,牢牢守住就业基本面,确保就业形势稳定。贯彻落实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稳定和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既要发展壮大新动能,深入推动创新创业,催生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又要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劳动者转岗提质就业;还要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催生更多新市场主体来吸纳就业。破解农村居民就业难题,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支持返乡下乡创业,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扩大就地就近就业规模。与此同时,还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定和促进外向型就业;健全联动机制,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加强统筹施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强化失业风险应对。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努力,真正让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地生根,造福人民群众。

  (作者系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