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提升新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

发稿时间:2018-08-24 14:14: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江凌 徐铭钦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步走”的战略中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持续提升新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建设成效显著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指引下,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成果丰硕。近年来,我国有不少影视剧出口海外,一些优秀作品频频亮相于大型国际电影电视节,并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在海外播出,国际传播效果明显。这些凝聚了中华文化元素的产品获得高度肯定,无疑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彰显了文化自信。二是中华文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从国内来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加注重弘扬中华文化,表现在建筑式样、生活习惯、文化娱乐等方面。同时,随着我国教育实力的稳步提升,来华外国留学生数量逐年增长。孔子学院也在西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不断发展,世界上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三是我国文化产业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整体规模实力显著提升,有效推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文化领域从传统经济模式向服务型经济、创新经济模式转型的实践初见成效。同时,文化企业海外竞争力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四是对中国外交的促进作用。文化软实力与我国长期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密不可分。近年来,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而文化软实力在塑造国家形象、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中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们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和中国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坚持文化软实力建设原则

  提升新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提升新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增强人民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将全体中国人民凝聚在一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因此,广泛弘扬、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价值保障。

  提升新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需要经济、科技、军事等国家硬实力的发展作为坚实保障。无论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文化产品走出国门,还是本土文化企业驰骋海外、中华文化元素世界流行,都离不开我国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和日益进步的科技力量作为支撑,是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新媒介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其技术的更新发展也会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因此,硬实力的发展是提升新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物质保障。

  提升新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多年来,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阶段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目前,我国文化企业发展迅速,一些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有序运行。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文化企业融资配套措施,造就一批有责任、有担当、能盈利、能创新的文化企业,为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升新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要与传播良好国家形象相互配合。一方面,文化软实力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国家形象的传播力;另一方面,良好国家形象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国际认同感和吸引力。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到厦门金砖国家峰会,从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到“一带一路”倡议与建设等,有力促进了我国国家形象的全球传播力和影响力,增强了国际话语权,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了中国力量。

  新时代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华文化产生更大影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们还需在以下三方面重点发力。

  第一,推动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文化产品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我们也要看到,一些文化产品质量还不高,缺乏创新意识和文化核心价值元素,以及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这些都会影响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认同度。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本土文化产品的供给品质,充分发挥从业人员的文化创造力,打造一批凝聚中国文化精神,并能引起其他国家人民情感认同、受到广泛欢迎的文化精品,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第二,理性看待外来文化,打造凝聚中华文化元素和精神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尽管近年来国人的文化自信显著增强,但我们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仍存在一些误区。例如,一些人仍然痴迷于西方文化产品,对其背后的西方文化价值观缺乏辨识能力,甚至认为我们的文化及文化产品处处不如西方,文化自卑情结严重。狂热的西方文化产品消费行为也使一些人迷失在西方文化所带给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态中,这本质上是文化身份认同焦虑和对中华文化不自信的一种表现。文化交流是必要的,但在交流过程中要树立以我为主的文化意识,不能盲目崇拜外来文化,对西方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目的是为了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因此,我们要增强文化鉴别与欣赏能力,涵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深刻认识到外来文化产品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观念,自觉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袭;同时,要积极培育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品牌,不断扩大本土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引导大众增强对本土文化品牌的信心,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三,提升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媒体作为传播国家文化价值、树立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是实现文化符号系统化、组织化、规模化生产的重要渠道。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较早发展起来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建构国际话语权奠定了技术基础,为其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便利。因此,在当前媒体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要增强国际话语权,必须不断提升中国媒体的内容品质、传播技术和语言同步转换能力,增强其国际传播能力,助力中国故事的全球传播;要增强我国媒体的吸引力、凝聚力与公信力,提升其受欢迎程度,以此扩大整个传播网络的节点效应,让各地民众成为传播中国声音的参与者;要支持重点主流媒体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完善译制、推介、咨询等方面扶持机制,开拓国际文化市场,让中华文化得到更广泛的国际传播。■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