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推进中国服务业发展须关注四个问题

发稿时间:2014-05-16 00:00:0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和薄弱环节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会议指出,要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创新驱动,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促进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会议强调,要继续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在抓紧落实健康、养老服务和信息消费等方面支持政策的同时,围绕群众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丰富文化、医疗、旅游等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水平。使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并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

  毋庸讳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引发了中央决策者对创造就业、特别是为毕业生创造就业的担忧。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速降至7.4%,去年第四季度增速为7.7%。目前,制造业的一些行业在与地区竞争对手的抗衡中处于不利地位,而愈加严格的环保法规也侵蚀了制造业企业的利润。中央政治局此前开会讨论中国经济问题时也强调要加强发展实体经济,点出了中国实体经济“发虚”这个关键问题。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服务业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重要抓手。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开始提出要研究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2011年10月,联合十部门下发《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推进的重点,之后更是修改产业指导目录取消众多投资限制推动技术引进。同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明确要重点推进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生物技术服务八个领域的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而高技术服务业正是“中国制造”向“精细制造”转型的关键。2012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38.4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48.2%。当年12月,服务业就业增速实现了26个月以来的最快增长。2013年年底,服务业占比提高到46.1%,首次超过工业。今年一季度,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继续提高到49%。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商品贸易位居全球第一大国的中国,服务贸易逆差也名列全球第一,在2008年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后呈现持续扩大态势,2013年达到1184.6亿美元。今年一季度,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暴增至328亿美元,同比增长21%,而同期商品贸易顺差为404亿美元。中国商品贸易总额和服务贸易逆差均居全球第一大国的态势,真实反映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以及中国企业正在做的努力。而主要原因在于,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高增值环节正在向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后端的营销服务集中的态势。

  事实上,美国的经验也表明就业和产业升级主要靠服务业拉动。数据显示,当前的美国制造业劳工数量大致和70年前相同,但企业服务业就业成长了8倍,而服务业就业人口的增长无疑将从根本上促进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服务业势必也要走过这个历程。不过,相对于生活性服务业,目前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从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来看,依然需要解决四大关键问题:一是市场开放问题。服务业要发展,离不开海外高素质人才、服务标准、资本和机构的引进,以起到鲶鱼效应。当下中国服务业开放政策更多地体现在对上海自贸区、前海,以及对香港和台湾等地区的倾斜,而在全球多边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中过多负面清单的开列,恰恰反映了中国对服务业开放的保守心态。二是管制放松问题。(下转3版)

  尽管瓦森纳协定约束了西方对华高技术出口,但本土服务业创业环境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管制政策。三是公共投入问题。中国的服务业难以得到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政府对社保、教育、医疗、文化、环保和普惠金融等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的低下,致使市场化的服务业难以在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延伸,导致“服务创造更多服务”正反馈规律难以发挥。四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模式和重点也需要创新。目前国内谈产业升级和创新,很多时候都是在谈单个企业的升级、企业的创新,很少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角度来考虑整体升级和创新。在制造业升级时,能否在保留产业集群优势的情况下进行创新?比如由过去单纯的装配转向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装配生产发展到接单、设计、供应链服务、信息服务等。另外,在将部分低端环节主动向更低成本地区转移的同时,也可以保留产业集群中的部分较高端的链条。

  事实上,决策层已经清醒认识到问题所在。今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已经三次在公开场合提出,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3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再次强调,加快弥补服务业这块“短板”,用税收等杠杆来培育壮大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此次常务会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指明了方向。

  总之,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至关重要。不过,正如专家所言,中国经济要回到正轨,关键是制造业的升级,也许升级后的制造业创造不了就业岗位,但制造业才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物质技术核心基础。过去中国制造业的利润较高,税费负担可以承受,现在各种成本提高,制造业税费负担过重。要重振制造业,应该适当降低增值税率,普惠制造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必须靠升级后的现代制造业带动。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