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创新调控 科学施策

发稿时间:2018-08-08 13:48:28
来源:经济日报

  面对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新特点,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这意味着在保持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宏观政策将根据形势变化相机进行预调微调、适时把握松紧,以更加精准灵活、有力有效的定向调控,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这既释放出稳定市场预期的强烈信号,也为相关地区和部门做好政策储备、科学施策提供了工作指南。

  强调“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是针对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提出来的。今年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宏观调控的难度明显加大。为此,必须继续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既要多变之中有定力,坚持基本取向;又要挑战面前有智慧,细心观察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前瞻地想办法,灵活地出实招,以“有效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动静相宜、主动作为。

  最近,央行加强了对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通过降准置换、定向降准、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等政策工具,力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积极财政政策也把主要着力点放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上,同时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早见成效。当前财政领域的改革正在推进,金融领域的乱象逐步整治,成绩来之不易。下一步,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还要防止地方债务风险累积扩大,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避免进一步加杠杆的冲动,决不做“饮鸩止渴”的事情。此次政治局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清晰表明宏观政策的边际宽松并非“大水漫灌”,更不会将刺激房地产市场列入稳增长的政策选项。

  根据形势需要,及时调适理念、调适政策、调适方法,在“调”中促“稳”、推“进”、应“变”,是做好经济工作的一个方法论。种种情况表明,当前宏观政策以坚持既有基调和方向为前提,更加注重实施精准有效的调控方式,为进一步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有针对性的短期调整,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步也不能落下。无论是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还是提高地方和企业投资能力;无论是支持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还是围绕消费升级推出促消费、惠民生的新政策,同样要牢记“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各地区各部门要不为困难所惧,心无旁骛抓发展,以更精准的举措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以更有力的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更有效的落实稳定市场预期,确保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