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江西新余市实施“渝郎回乡”工程聚才兴业

发稿时间:2018-07-25 13:56:22
来源:新余市委改革办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同志提出的“坚持聚才引智,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要求,新余市把人才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活力之源,倡导实施“渝郎回乡”工程,这一做法荣获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奖。

  一、厚植沃土——渝郎回乡聚英才

  “渝郎”是对在外打拼的新余人和来余投资的外地人的一种“昵称”。该市以大统战思维找准切入点,实施“渝郎回乡”工程招才引智。

  1、浓浓乡情唤渝郎。开展“渝郎回乡”系列活动。从2017年起,每年清明节前召开创业大会,宣传新余市情和服务政策,鼓励渝郎携带优势产业、优良技术返乡创业;中秋节期间召开座谈会,引导渝郎考察参观新余发展情况,听取发展诉求;年末在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召开发展大会,听取企业家、专家学者对新余发展的建议;设立“渝郎回乡”天工奖,对优秀渝郎予以表彰,让渝郎回乡有更多的“归属感”“获得感”“荣誉感”。实施“商会启航”计划。扶持商会建设和发展,密织渝郎联系网,发展各类商(协)会70家,凝聚企业家1万名余名,主要发达地区、本地乡镇和主要园区基本建成商会组织,形成了水北商会“举党旗、抱团干、带民富”工作经验,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表扬。建立“渝郎信息库”。依托商会、中介组织和相关部门,开展调查摸底,摸清渝郎实情,广泛收集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渝郎信息。信息库既涵盖了企业家和在外创业者,还涵盖了党政军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和高层次人才,目前入库渝郎达3800多人。

  2、搭建平台引渝郎。搭建创业平台。建设了400万平方米渝郎创业园和光电产业园、电镀产业园、热处理中心等12个公共服务中心,打造了基础完善、功能配套、服务跟进的创新创业平台,返乡渝郎可按需“拎包”入驻,渝郎创业园成为全市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搭建信息平台。建立统战系统与渝郎对口联系机制,以各类商会为依托,创建了“渝郎回乡”微信群、外埠商会微信群、外地新余同乡微信群67个,针对每个渝郎企业建立了帮扶三人小组,解决项目注册、办证、用地、开工建设等难题,与渝郎实现了24小时线上线下无障碍交流。搭建金融平台。设立了10亿元产业引导专项资金,对于返乡企业优先享受各项政府产业性基金扶持。新余农商行建立了“渝商通”,为企业发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3、千方百计留渝郎。制定优惠政策,下发了《关于实施“渝郎回乡”工程方案》,为返乡创业出台了“三优先、三保障”优惠政策,即“优先享有创业专项服务、优先享受政府产业性基金扶持、优先享受地方银行融资贷款;保障项目即到即落、保障企业用工、保障回归渝郎生活便利”。拓宽引才渠道,出台了《新余市实施人才发展新政策的意见》,将渝郎回乡纳入全市“人才回归”计划,与实施“双百人才工程”、“万名大学生来余留余就业创业工程”、“柔性引进千名人才工程”、“千名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千名乡村实用人才振兴工程”等八大人才工程对应起来,为渝郎回乡创造了最优的用人环境。精准招引人才。按照产才融合发展的需要,瞄准钢铁、新能源、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着力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组建了“渝郎回乡”博士团和博士智库,汇聚了156名博士(后),其中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的高层次人才21名,都是各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知名专家。

  二、汇涓成流——渝郎回乡兴产业

  渝郎回乡为家乡注入资本和技术,带来项目和先进理念,推动该市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上下游产业链明显完善,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围绕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引进了1000多名渝郎人才回乡,83个项目落户,总投资额达352亿元。

  ——针对钢铁产业,重点在钢铁深加工、特钢新材料、机械装备等方面精准发力,引进了江西永芳2万吨金属容器及阀管五金生产项目、江西蓝天碧水新材料公司等一大批项目,推动钢铁产业向高端、终端产品转型,钢铁及钢材深加工产业集群凸显。

  ——针对新能源产业,着重从电芯、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铝壳、钢壳等配套企业上,对渝郎进行定向引回,引进了佳沃新能源、智锂科技、英泰能科技、赣锋锂业高科等重大项目,全市形成锂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外壳→电芯→PACK→新能源汽车及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等较为完整的锂电产业链,其中锂盐产量占全球20%。

  ——针对光电信息产业,引进了木林森科技、沃格光电等企业近百家,其中沃格光电于2018年实现主板上市,光电信息产业已成为该市新兴支柱产业。

  ——针对装备制造产业,着重从钣金、喷涂、机械加工等进行定向招商,使全市装备制造产业企业达124家,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65家,建成了农机产业、汽车零部件和基础件“三大生产基地”。

  三、根深叶茂——渝郎回乡促发展

  实施“渝郎回乡”工程,让该市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亲”“清”政商关系更加和谐,形成了新时代的乡贤文化。

  1.抢占“制高点”,助力创新发展。渝郎回乡倒逼该市抢占发展“制高点”,加快向人才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推动产才融合发展。该市研究制定了《新余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全力支持新钢跨越发展30条》、《支持锂电产业发展30条》、《人才新政30条》等政策,加快推进创新驱动“3315”工程。比如,“渝郎回乡”博士团成员陈志成,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已将人工智能项目落户新余学院,为“新余制造”向“新余智造”升级打下了基础。新软海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人彭世春,投资了100多个清华大学和海外博士合作项目,已将其中一批科技企业回迁新余。“发明达人”喻新程,开发了技术领先的“新型节能热水器”,亮相CCTV-2《创业英雄汇》节目后,斩获了500万风险投资。一大批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入驻,催生了物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培育了新余发展新优势。

  2.聚焦“需求点”,助力乡村振兴。在实施“渝郎回乡”工程中,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短板问题,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点”,引导渝郎不忘初心,义利天下,报效桑梓,着力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聚焦教育公平需求,引导回乡渝郎刘火根捐助7000万元、付绍明捐资3000万元建设了两所学校,其他渝郎还捐资助学1200多万元。聚焦农村居家养老需求,引导渝郎帮扶“颐养之家”603个,投入资金和物资2000多万元,惠及农村老人7597人;江西金土地公司的阮昭平,主动承担全市农村颐养之家大米、食用油配送保障工作,使颐养之家每月成本降低了10多万元。聚焦美丽乡村建设需求,广大渝郎积极参与农村“厕所革命”,带头“拆三房、建三园”,投入各项建设资金4.2亿元,其中水北商会捐款1.56亿元。

  3.找准“落脚点”,助力脱贫攻坚。倡导渝郎企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把承担社会责任的“落脚点”放在脱贫攻坚上,组织实施了“千企帮千户”行动,动员了24个商(协)会、1000多名企业家,与1080名贫困户结对认亲,落实了18个产业扶贫项目和2个农村专业合作社,投入产业扶贫项目2.26亿元。广大渝郎争当脱贫攻坚的贡献者、精准扶贫的实践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力量,走出了“渝郎回乡、产业兴乡、报效桑梓”的有益路径。

  (来源:新余市委改革办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 卢志文 文武)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