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汉宣帝如何选拔与任用郡太守

发稿时间:2018-05-17 13:48:11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曲柄睿

  重视民意的政治传统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特别重视处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关系。

  《论语》中多次出现执政者及弟子向孔子“问政”的记录,答案则多由治民出发,如:“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看来,孔子理解的为政,很大程度上就是妥善处理政府和民众的关系。孟子更是反复申说使民以时的爱民之意,提出了“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警句。

  古代思想家之所以提倡爱民、利民,固然是看到了民众中蕴含着伟大力量,正如唐太宗所谓的“载舟覆舟”。更为重要的是,民众在绝大多数情形下,与政府和君主相比,处于弱势。即便大呼爱民,民众尚有受剥削、被压迫之虞,更何况不替民众疾呼,其后果就愈发不堪想象了。

  汉初文景之时,崇尚黄老之术,任民自然,社会经济得到极大发展。汉武帝时,外事四夷,兵革迭兴,海内户口为之减半,民不堪命。汉武帝晚年,深陈既往之悔,欲改弦更张,兴复民力。到了他的曾孙汉宣帝统治时,由于皇帝重视地方官的选拔,将好的郡太守作为治民的关键,社会经济又有所恢复。汉宣帝曾说道:“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二千石就是郡太守的秩级,可以用作郡太守的代称。汉宣帝重视二千石之治,就是要妥善处理政府和民众的关系,他的见解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起自闾巷的帝王

  汉宣帝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却继汉武帝子、汉昭帝刘弗陵之统。其中缘由,颇为复杂。

  汉武帝本立长子刘据为太子。武帝晚年性情古怪,认为太子懦弱,不宜继承大统。此时赵人江充,自称善破巫蛊,并且发现了太子阴谋诅咒汉武帝的证据。刘据惶恐之下无以自明,只能兴兵造反,被武帝镇压后身死,仅留下孙一人,名病已。刘病已就是后来的汉宣帝。承同情太子刘据的大臣看护,他终于长大成人。少年时代,作为罪人之后,刘病已一直生长于民间。

  正因为如此,刘病已深知百姓苦乐。《汉书·宣帝纪》称他“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基层生活的经验,成了刘病已的宝贵财富。

  汉昭帝驾崩后没有子嗣,辅政的大将军霍光,立汉武帝孙子昌邑王刘贺为帝,承昭帝之统。刘贺因为与霍光不和,被霍光废黜。霍光选择了民间的皇曾孙刘病已为昭帝后嗣。

  做了皇帝以后,刘病已就改名为刘询。由于大将军霍光先后辅佐三朝,还废黜皇帝一人,刘询表面上很尊重他,内心其实非常忌惮。据说汉宣帝乘车出行,每当霍光骖乘于旁时,总如芒刺在背,不得自由。霍光去世后,汉宣帝将他的几个子孙一举消灭,这才真正掌握权力。

  汉宣帝在位期间,缓和了汉武帝时期遗留的社会矛盾,政治环境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他的执政和此前的昭帝一起,被称作“昭宣中兴”。而汉宣帝朝统治的突出特点,就是重视郡太守的选拔与任用。

  宣帝朝良二千石群像

  《汉书》的《赵尹韩张两王传》与《循吏传》集中记载了一批汉宣帝朝良二千石的事迹,成为了解汉宣帝时期良二千石风貌的一把钥匙。

  首先出场的是赵广汉。他为政廉洁通敏,敢杀伐决断。担任首都地方官京兆尹和颍川太守期间,击杀豪强,雷厉风行。赵广汉不仅为治下百姓信服,威名甚至远播匈奴境内,据说“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足见他的影响。

  赵广汉能够取得如此成绩,有两个法宝。其一是他善待部伍左右,能够“事推功善,归之于下”。面对成绩,他经常说,“某掾卿所为,非二千石所及”。正因为如此,部下们“皆输写心腹,无所隐匿,咸愿为用”。其二是他天资聪颖,擅长推理。《汉书》称这种方法为“钩距”。举例来说,想要知道马的价格,赵广汉会先推问狗价,然后问羊价,再问牛价,最后问马价。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通过比较来验证别人告知他的马价是否准确。以此类推,赵广汉处理其他事物,也会大量使用“钩距”的方法。

  由于赵广汉治迹过人,深得百姓信赖,史称“吏民称之不容口”,上了年纪的人甚至认为他是汉朝建立以来最好的首都长官。得到这样的评价,赵广汉之治可谓称职。后来,赵广汉得罪丞相被判处死刑,有数万百姓来到宫门前哭泣求情,其中有不少愿意代替赵广汉赴死者。得此口碑,赵广汉为人可谓死而不朽。

  同样曾经就任京兆尹的张敞,个性更为鲜明。他足智多谋,上任伊始,面对最棘手的问题就是长安市中盗贼众多,商业秩序遭到破坏。张敞通过调查得知,盗窃团伙的首脑居然都是平日以长者面貌出现的体面人物。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将这些人传唤至官府,命令他们协助抓捕其他盗贼。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张敞将这些首脑委任为官吏。当其他盗贼前来庆贺时,张敞趁机将他们一网打尽。这种机智的做法,足可以与赵广汉媲美了。

  与赵广汉和张敞不同,韩延寿擅长以道德教化百姓。韩延寿就任颍川太守以后,他没有一上台就大张旗鼓地改革,而是将乡里中有威望的老人请来聚餐。席间韩延寿咨询他们地方风俗,百姓疾苦,劝导他们改变风俗的必要。当老人们都被他说服以后,韩延寿与他们共同商定乡里间的婚丧嫁娶的礼仪,并逐步推行。与之配合,韩延寿命令郡中的学官、儒生指导百姓礼仪。颍川风俗由是一变。可以说,韩延寿的治理风格是渐进的、和缓的,而效果也最为明显。

  汉宣帝时,以礼义教化百姓的,还有同样曾任颍川太守的黄霸。他在任选择良吏,劝课农桑,事无大小,均悉心推问,对百姓关怀备至。黄霸的工作,以教化为先,诛罚居次,所谓“外宽内明得吏民心”,同样也为宣帝赏识。

  汉宣帝时良二千石还有很多,他们或擅长经术,或以刑律知名,虽然治理方式不同,但共同点都是关心百姓疾苦。正由于君臣都将民生记挂在心头,相知相得,才成就了这一段良二千石的佳话。宣帝朝妥善处理政府和民众关系的历史经验,值得后人参考。■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