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徐斌:地方财税矛盾或倒逼分税制改革

发稿时间:2012-10-24 00:00:00

  中国地方债规模巨大,已经不是秘密。2011年,审计署公布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从省、市、县地方债务的借债主体来看,地方融资平台举债规模最大,金额为4.97万亿元,是地方政府和机构债务规模的近2倍。这些融资平台多以土地质押从银行贷款,拆新还旧。如果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土地拍卖收入源源不断,那么此融资模式自然可以一直维持下去。但今年地产形势不振,地方土地拍卖收入进项不多,地方融资平台资金链就有崩裂的危险。因此,地方政府只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现在透露的数据看,部分地方政府是靠非税收入过这一关的。财政部10月22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税收总收入增速同比回落18.8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增速总体大幅回落。而22日披露完毕的各省份前三季度财政数据显示,一些地方在税收收入增长“失速”的情况下非税收入大增,有的地方非税收入高出税收收入40多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天津非税收入增幅(54.75%)高出税收收入增幅(10.86%)40多个百分点,安徽非税收入增幅(52.1%)高出税收收入增幅(15.3%)30多个百分点,广东非税收入增幅(25.89%)高出税收收入增幅(8.15%)近18个百分点,江苏非税收入增幅(21.3%)高出税收收入增幅(11.7%)近10个百分点。财政部和多个地方政府网站显示,一些地方将非税收入尤其是罚没收入作为财政“增收挖潜”的重要途径。

  罚款收入是地方政府“杀鸡取卵”之举,是不可持续的。今年罚款收入之所以能有所增长,归根结底还在于经济形势不算太糟糕。明年地方融资平台还款高峰期,经济如果依然不振,土地财政收入枯竭,地方政府就算掘地三尺,估计也罚不到多少款项来,到时甚至可能出现地方政府加大税外收入征收力度。

  要解决地方财政问题,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宽松货币刺激地方泡沫,走土地财政老路。但这也是饮鸩止渴措施,因为宽松货币易引发恶性通胀,接下来的紧缩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此番来回折腾,近十年来已经轮回数次,决策层和市场对于都有一定预期。第二个方法,就是分税制改革。因为地方融资平台从银行融来的资金投入,大多是当地基建,此为地方财政支出范畴,最后居然基本依靠银行贷款完成,背后就是因为“财权上收、事权下放”财政的分税制体制。地方政府负担完成诸多公共职能的责任,但财政收入的大头却被中央财政拿走,地方财政捉襟见肘。

  这个矛盾最后当然有个最终结局,很可能就是中央财政分税制改革的出现。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