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哲学的审美表达

发稿时间:2018-05-11 13:41:34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杨光祖

  哲学和文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和复杂的。纵观文学史,很多的文学大师都是思想家,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比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曹雪芹、鲁迅。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独特的思想,他们的文学成就可能就不会那么卓越。这也是后人为什么不断地阅读他们著作的重要原因,不仅是因为他们的文学性,他们高超的文学技巧,更是因为他们文字后面藏的巨大的思想力量。

  这种思想与哲学家的表达方式不太一样式不太一样,当然主要是与康当然主要是与康德、黑格尔等人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它更加感性,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也更加容易进入人心。如果一个读者没有一定的哲学修养,要真正进入这些文学大师的世界,恐怕也是极其艰难的。不要说这些现代作家,即便古代经典作家,也与哲学密不可分。比如王维、李白、苏轼等人,如果你对庄禅一无可知,那么你也永远无法体味他们的妙处,所谓妙处难与君说。

  那么,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需不需要哲学修养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文学评论家,首先需要的肯定是对文学的那种审美直觉,那种对文学史的谙熟,那种艺术判断力。但仅有此还不行,还必须有一定的哲学修养。哲学会给评论家一双慧眼,让他穿透文学文本,看到大师文字后面的东西。

  那么,是不是哲学家从事文学评论就一定很成功呢?也不见得。这里还需要他们具有优秀的文学感悟力。我们看冯友兰那一代的哲学家,大都有着良好的文学修养。文学评论的力量来自于对文学文本的分析,这种分析既有文学性的分析,也有对文学文本的思想性的分析。所以,一个文学评论家的哲学素质,应该不是那种教条式的概念化的东西,用那种抽象的哲学术语从事文学评论,也是得不偿失的。真正的文学评论家应该是将哲学内化于自己的血液之中,化为自己的审美直觉,或俗话说,养就一双慧眼,用王国维的话说,“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