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求贤若渴的汉光武帝

发稿时间:2018-04-19 13:57:09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石志刚

  作为“高祖九世之孙”的汉光武帝刘秀不仅从血缘上继承了刘邦的政治家风采,还从事业发展上继承了刘邦的正统遗产。“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成为指导刘秀举兵、定国、建业的根本方针。王夫之评价他为“允冠百王”,认为“三代而下,取天下者惟光武独焉”。宽容的政治品格、稳健的人格魅力、强力的军事才华,加之对人才的求贤若渴,促使他成为一代雄主,中兴汉朝目标得以实现。

  刘秀年轻的时候,在乡里有“长者之风”,闻名一时。参加起义队伍后,对全国各地的英俊更是热忱招徕、恩礼有加,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才聚拢到自己队伍中,为他问鼎天下奠定基础。

  当时都护将军贾复在征战中受伤,以为不治,刘秀当即表示:我听说贾复的妻子有孕,如果生的是女儿,我儿子娶她;如果生的是男孩,我把女儿嫁到他家。后来贾复康复,更加感激刘秀,作战更加勇敢。

  右大将军李忠的母亲和妻子被叛将马宠拘捕,马宠以此要挟李忠投降。李忠毫不犹豫地斩杀了在其队伍中任职的马宠的弟弟,以此表明对刘秀的忠诚。刘秀深为感动,命人救助,确保了李忠家属的安全。

  又如名将来歙,主动归顺刘秀,刘秀非常高兴,脱下自己衣服给他披上。刘秀在来歙夺取略阳成功后大摆庆功酒,让他单独坐在一处,以显其贵。

  再如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景丹,他归顺刘秀后,刘秀对他委以重任,当弘农郡被敌人攻破,郡守被活捉,景丹被刘秀任命为该郡郡守,景丹当时身患疟疾,仍欣然前往。刘秀对他寄予担当大任的厚望:“贼迫近京师,但得将军威重,卧以镇之足矣。”景丹上任后不足十天,就因治疗不及时而病逝。景丹对刘秀赏识重用之情甚至以生命相回报,充分说明刘秀对人才的态度。

  刘秀对人才信任、厚待、重用,因此聚拢了一大批军事人才。诸葛亮评价说:“建武之行师也,计出于主心,胜决于庙堂,故窦融因声而景附,马援一见而叹息。”这些优秀的军事人才为其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了皇帝的刘秀说:“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礼敬贤良成为刘秀“柔道”政治的题中之意。刘秀非常重视西汉末年一批有骨气的知识分子,他们看不惯杂乱腐朽的时政生活,有的以托病为借口闭门不出;有的变更姓名、以讲学为生;有的隐姓埋名、成为隐士。这批富有才学的知识分子虽然选择隐逸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内心还是心怀天下。刘秀非常注意从这批知识分子中选拔人才。《逸民传》中记载:“光武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旌帛蒲车之所征贲,相望于岩中矣。”

  名士严光小时候与刘秀一起读过书、上过学,很有才华,后来隐居起来。刘秀当了皇帝后,思慕其贤,图画其像,派人按图寻找。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严光。刘秀准备好车辆,“遣使聘请”。为了表示诚意,刘秀亲登严光之门,严光假寐以拒刘秀,刘秀不但不生气,还苦苦相劝。严光不为所动。刘秀“升舆”,“叹息而去”。在宫中的刘秀,非常想念严光,“复兴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刘秀打算提拔严光为谏议大夫,但是遭到严光拒绝。严光后来隐居富春山。等到严光去世后,刘秀非常感伤,“赐钱百万、榖千斛”。

  刘秀尊贤访贤的名声传播开来,“不仕莽朝”的隐士蔡茂被刘秀重用;“不仕王莽世”的牟长被刘秀重用,“拜博士,稍迁河内太守”。这使得西汉末年“弃冠带,绝交宦”的隐士得以用于朝廷。

  刘秀注意网罗有治国安邦之才的儒生,不因年纪过大、性格耿直而有所忽视。当时有一个儒生叫卓茂,精通《诗》《书》,颇有名声。刘秀当了皇帝后,立刻派人访求这位名士,任命当时已经年过七十的卓茂为太傅:“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夫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故武王诛纣,封比干之墓,表尚容之闾。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户,赐几杖车马,衣一袭,絮五百斤。”等到卓茂去世,刘秀“赐棺椁冢地,车驾素服亲临送葬”。刘秀做此事的政治意义在于,只要有才学,哪怕是年纪偏大,都能得到重用,这就让更多的有真才实学的儒生看到了希望,促使他们走出书斋,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许多儒生“继踵而集”。■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