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发稿时间:2018-04-09 16:13:37
来源:昆明市委改革办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省委改革决策部署,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聚焦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发力,不断完善制度,狠抓督察落实,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制度改革,全市改革呈现上下联动、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一、坚持对标看齐、奋力攻坚克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有序推进

  自全面深化改革启动以来,昆明市高度重视改革,始终保持深化改革的战略定力,通过搭架构、建机制,抓重点、求突破,抓督察、促落实,有力确保了上级部署的改革任务在昆明落地落实。一是坚持高位统筹,强化组织保障。把改革摆在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9个改革专项小组,设立改革办在市委办公厅,各级各部门都建立起有专人负责的改革机构,全市上下形成了“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专项小组积极推动、改革办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齐头并进”的组织架构。全国首创签订“全面深化改革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改革责任,做法经验得到中央和省委改革办的肯定推广。出台改革决策、学习调研、督察督办等17项制度,建立 “五张清单”任务管理模式、“五个一批”会议决策机制、“十个一”强化一把手抓改革等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改革高效有序运转。五年来,市委深改领导小组累计召开24次会议,及时传达上级改革决策部署,研究审议了118个重大改革方案,听取了59个部门和县区的改革工作汇报,做到了上级改革部署推进不掉队、落实不打折。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强化系统谋划。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瓶颈制约,立足昆明实际谋划和布局改革重点,出台实施了一批有利于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保稳定的改革举措,推动改革与发展高度融合。每年下发年度改革工作要点和20项重点改革事项,每年组织开展20个重大改革课题调研,各县区党委“一把手”每年牵头推进1—2项重点改革,精准精细绘制出昆明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三是坚持试点先行,强化示范引领。把试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方法,建立改革试点挂钩联系制度,扎实推动各项改革试点有序实施。五年来,全市累计承接了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国家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双创”示范基地、司法体制改革等97项国家、省级改革试点项目,其中14项已总结销号,83项正在推进,有效发挥了试点对全局改革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坚持督考结合,强化责任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督三察”要求,建立“12345”督察考核体系,推行改革任务分类管理、分级督办和定期通报等制度,实施“四办”机制和“五级提醒”,不断提高改革督察效能。五年来,全市开展改革全面督察8次,市级领导牵头开展改革“回头看”4次,各级各部门累计开展各类改革督察759次,圆满完成迎接中央和省委相关改革督察16次,做到了以督促行、以察促改。率先把改革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考核,建立“432”考核评价机制,连续四年对各级各部门进行差别化集中考核,奖优罚劣倒逼改革任务落实。五是坚持宣传引导,强化氛围营造。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在电视电台、党报党刊开设改革专题专栏,建成昆明全面深化改革网,组织年度优秀改革案例评选,编制《改革大事记》,制作全面深化改革专题宣传片,不断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五年来,累计刊发深化改革新闻报道480余篇,其中72篇被人民网、新华社等媒体报道转载;编印《改革动态》《改革快报》等刊物120期,其中25条信息被中央和省委改革刊物采用。

  经过五年来的持续推进,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思路目标清晰明确,措施方法更加具体,落实成效持续显现。可以说,这是改革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五年。市委坚持问题导向,累计确定了953项改革任务,其中906项已推进落实,完成率达95.1%;市级层面共出台了975项改革举措,县区累计出台2319个改革方案文件,形成了支撑昆明改革的“四梁八柱”。这是改革全面深入、集中推进的五年。市委坚持议大事、抓大事、谋全局,统筹谋划“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涉及的改革任务,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资国企、创业创新、财税金融、行政审批、农业农村、对外开放、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民生保障、民主法制、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党建纪检等各领域各环节改革,通过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这是改革初见成效、积累经验的五年。市委坚持把抓落实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推动改革落地见效。经济体制改革率先突破,有效激发发展动力活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稳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文化创新创造力进一步释放;社会体制改革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美丽昆明建设迈出新步伐;党建纪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管党治党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一批改革试点取得亮点成效,形成了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的“昆明样本”、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的“昆明模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昆明示范”、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昆明探索”等改革经验,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推广。

  经过五年来的实践探索,昆明收获了一些认识和体会:一是在改革方向上坚持“三个不能变”原则。只有方向正确坚定,改革航船才能行稳致远。在改革推进中,始终做到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三个不能变”,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改革决策部署,确保了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二是在改革落实上强化“三个责任”。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能否落实到位,关键在于是否把改革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以签订改革目标责任书作为抓手,强化各级各部门“一把手” 的改革主体责任、牵头部门推进落实专项改革的直接责任和各县(市)区贯彻执行上级改革部署的具体责任,切实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三是在改革重点上突出“三个导向”。改革既要整体协调推进,更要重点实施突破。始终注重突出问题导向、发展导向、民生导向“三个导向”,切实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和老百姓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改革破难题、促发展、惠民生。四是在改革推进上抓好“三个环节”。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牢牢把握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关口。认真抓好改革前的调研谋划、改革中的督察督办和改革后的总结评估“三个环节”,严把改革的方案质量关、节奏进度关、推动落实关和成效巩固关,确保改革有力有序、纵深推进、取得实效。五是在改革方法上做到“三个结合”。方法对不对、准不准,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在改革推进中,始终做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改革试点与全面推开相结合、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相结合,保障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改革的整体效益持续提升。

  二、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精准发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推出了一批引领性改革。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指示要求,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滇中经济圈等国家和省的重大战略,在城市规划定位、拓展对外开放格局、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等方面推动实施了一批具有引领性作用的改革举措,不断提升昆明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科学谋划城市发展蓝图。提出了“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编制完成了《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明确了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大举措,确定了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成为了指导昆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开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二是健全完善对外开放体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的重要指示,出台《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昆明综合保税区、高新保税物流中心、腾俊保税物流中心获国务院批准,昆蓉欧班列双向稳定运行,中越(西线)东南亚班列正式开通,长水机场二期启动建设,昆明被列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健全完善会展经济机制,成功举办文博会、南博会、农博会、医博会,入选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推进外资外贸机制改革,实施“备案+审批”外资利用模式,探索推行 “先入区、后报关”“即进即出”等通关服务模式;建立以产业招商为主导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成为全国首批4个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城市之一,“1688”进口货源平台成功上线运行,五年来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78.37亿美元,对外开放的层次水平不断提升。三是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加强以滇池流域为重点的水环境治理,建立 “四级河长五级治理”体系,健全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出台林地、森林、湿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率先实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机制,滇池全湖水质持续稳定,为20年来最好水平。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石林县被评为全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经开区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绿色园区。推进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持续开展“绿化昆明、共建春城”活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5%,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二)围绕转型创新发展,推出了一批支撑性改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眼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在提振实体经济、推动降本增效、促进产业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完善财税金融体制等方面推出了一批具有支撑作用的改革举措,不断夯实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坚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转型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5个方面提出了27条举措。建立产能过剩行业退出机制,提前完成“十三五”煤炭去产能任务。出台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成立国内首支“以购代建”供给侧改革基金,商品房去化周期下降至4.4个月。置换政府债务377.7亿元,45个政府投资项目通过PPP模式筹措资金1340亿元,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6%以下。加快推进电力、物流、土地等要素市场化改革,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33.1亿元,节约铁路物流成本8.2亿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脱贫攻坚、生态环境等补短板工作持续加强,“五网”建设成效明显。二是建立完善产业转型升级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发展“188”重点产业,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扩销促产、融资支持、物流补贴、结对帮扶等创新举措推进工业经济稳步回升、提质增效,通过制定大健康发展“两规划三方案”、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推进“云上云”行动计划等举措加快服务业发展,不断完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三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序推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倍增计划和科技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建立“昆明创业创新联盟”和“昆明双创学院”,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至69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22家,成功入选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国家首批特色创新型城市,经开区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高新区成立全省首家“创客合作银行”,呈贡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四模式、三保障”的创新做法得到了省委肯定推广。四是国资国企改革继续深化。国企分类监管、薪酬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5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大力实施国有企业“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暖和物业管理)改革,昆明橡胶厂等27户企业完成产权划转等处置工作,市属投融资公司加快转型发展,滇池水务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国资国企整体实力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五是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推出“1+3+18”财税体制改革系列方案,构建“四个一”财政体制改革模式,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深入实施,“营改增”全面铺开,小微企业100%实现减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设立昆明合作发展基金等5支专项基金,14个PPP项目入选国家和省级示范项目。着力改革非税收入征管体制,建立财税政策优惠监督机制,推行“一窗一人一机”国地税合作新模式。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金融服务中心,成功举办国家金融与发展国际峰会,大华银行等3家金融机构入驻昆明。

  (三)围绕优化服务环境,推出了一批基础性改革。始终把优化环境作为促进发展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作,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民服务等方面打出了一系列改革组合拳,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公平有序的政务环境和市场环境。一是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紧扣“云南争第一、全国叫得响”目标,出台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意见,公布102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率先推行权责清单制度,在具有行政审批权的市级部门设立“行政审批处”,在主城区和开发(度假)园区组建行政审批局。目前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为74项,审批时限压缩三分之二,成为了全国省会城市中行政审批项目最少、办理时限最短的城市之一。二是不断优化政务公共服务。出台建设国际营商环境“四个一”实施意见,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投资服务+党群服务”的“一网四中心”政务服务体系,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成为全国的“昆明样本”;大力实施政务服务第三方监督评价,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成立全省首个“马上办”企业服务中心,率先推行外商投资普遍备案、有限核准管理制度,对重点投资项目实行全程免费代办,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三是深入开展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改革,将23个部门的50项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现了“五十证合一”,全面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基本实现了“零门槛”办公司。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及简易注销改革试点快速推进,完成各县区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合一”。五年来,全市累计新增市场主体53.1万户,年均增长20.6%。

  (四)围绕改善民生福祉,推出了一批惠民性改革。坚持在改革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利民之策、惠民之举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一是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繁荣。出台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入选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荣获中国十大最具文化影响力城市称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模式在全国推广。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建成21个文创产业园区,金鼎文创园获批为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和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二是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均衡发展。出台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推进基础教育“增量扩优”、“政府+社会”办园、小升初招生“电脑摇号”等改革,大力实施“三名”工程,累计引进名师59名、名校长13名,清华附中、黄冈中学等14所名校到昆办学,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持续扩大,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三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缓解就医难题。出台加快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实施医联体、集团化办医模式,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医保支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养结合等改革,医师多点执业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国家植物博物馆项目获批建设,打响了“中国健康之城”品牌影响力。四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兜住民生底线。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开展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试点,各项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提升至96%以上,“智慧医保”“医教结合”等项目为老百姓办了一批实事好事。五是农村综合改革助力脱贫攻坚。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国家级试点,初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转城、城转农”模式得到上级肯定推广。创新推出“两出两进、两对接、一提升”扶贫开发新思路,构建“1个指挥部+12个分指挥长”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实施“1+N”农村致富带头人帮扶模式,推进172个贫困村“菜单式”产业扶贫,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26%。

  (五)围绕提升治理水平,推出了一批标志性改革。坚持治理共赢发展,紧紧围绕推动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标志性的改革举措,保障了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一是以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依法治市深入实施,圆满完成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公安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县、乡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快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建立“红黑名单”管理制度,推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制定预算审查前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建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监督、专项工作评议等改革举措,建立完善省、市、县区“三级”人大代表联动机制,不断提高人大履职水平。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创新建立政党协商、立法协商、城乡社区协商、基层政协协商民主等机制, 在全市设立116个“政协委员之家”,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完善促进民族团结的工作机制,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二是以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立纪检监察政法信访“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推动群众诉求“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群众诉求办结率达98.8%,荣获“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等制度,有效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扎实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村改居” “围院式管理” “幸福邻里”等社区治理模式得到国家和省的肯定推广。三是以城市治理体制改革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乡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委会议事规则,编制2050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昆明—滇中新区远景空间发展等专项规划,“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开通运行。启动实施340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建成运营地下综合管廊54公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50%。推进城市执法管理体制改革,成立昆明大数据管理局,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出台缓解交通拥堵16条措施,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建立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机制,安宁市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

  (六)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推出了一批制度性改革。坚持严字当头,扎紧制度笼子,严格制度执行,以刚性制度确保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围绕党的组织、干部人事、基层党建、人才发展等方面推出31项重要改革举措,形成了67个制度成果。深入开展“生态建设年” “基层党建提升年”等活动,出台彻底肃清白恩培、仇和等余毒影响的意见,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出台激励干部改革创新防错、容错、纠错三个办法,在20家市直单位开展科级正职干部全员竞争上岗试点,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出台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方案,着力去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推动拓职能、转作风。二是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持续发力。健全纪检监察机关“三转”工作机制,全面完成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出台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全面推进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建立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1+7制度,深入开展市、县巡察,推进问题整改,巡视利剑作用充分彰显。出台加强作风建设问责实施办法、“不作为”干部问责办法等47项制度,大力开展为官不为、庸政懒政等问题专项整治,有效促进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强化脱贫攻坚、旅游市场等重点领域监督执纪,2017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778件、处分838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推动昆明全面深化改革再上新台阶

  五年来,虽然昆明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力度还不够大,主动谋划推动改革的意识有待加强,被动应付改革或从形式上落实改革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步子还不够快,一些地方和部门改革工作存在“沓进度”现象,在全省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还不多;三是针对性还不够强,一些改革方案的含金量不高,实施效果不明显。四是特色亮点还不够多,对现有改革成效的总结提炼不够,缺乏出经验亮点、作示范带动的改革举措和特色品牌。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期,是不断将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攻坚期。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一个中心”,瞄准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两个目标”,突出经济发展、城市提质、民生改善“三个重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体系、与城市定位相匹配的现代治理体系、创新开放要素汇集的营商环境体系、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的作风建设体系“四大体系”,着力补齐重大制度短板,着力抓好改革任务落实,着力巩固拓展改革成果,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确保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当好全省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奋力开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具体来说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抓好重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改革决策部署。学深研透党的十九大报告蕴含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改革要求,对标顶层设计,提高政治站位,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资国企、垄断行业、产权保护、财税金融、乡村振兴、社会保障、对外开放、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努力在基础性关键改革上取得实质性成果,确保上级各项改革决策部署在昆明落地生根。

  二是疏通堵点,继续推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改革任务落实。保持改革工作的力度和连续性,全面梳理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部署的改革任务和出台的改革方案,对于已经完成的,及时评估成效、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对于还未落实的,着力找出堵点、分析原因、拿出对策,督促相应牵头部门加大推动落实力度,确保尽快见到实效。

  三是攻克难点,坚决破除制约发展的问题短板。立足昆明实际,紧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瓶颈,敢于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着力在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创新创业、城乡融合、公共服务、滇池治理、人才发展等方面谋划推出一批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以改革的推深做实促进发展的提速增效。

  四是探索试点,先行先试打造昆明改革特色品牌。鼓励基层探索创新,扎实推进当前正在开展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国家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等一批重要试点项目,努力出经验、作示范,打响昆明改革品牌。同时,主动对接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努力争取更多有含金量的改革试点在昆明落地实施,推动形成更加浓厚、更有活力的改革创新氛围。

  五是消除痛点,健全完善改革工作推进落实机制。针对当前改革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阻力,进一步健全改革的组织保障、研究谋划、“一把手”抓改革、创新激励等制度机制,完善推进改革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改革的效率和效果。继续签订改革责任书,把各层级改革责任压紧压实。建立改革项目库,确立一批支撑改革的发展项目、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和制度建设项目,以项目化、实体化方式精准推进改革。绘制改革施工图,做到一项任务一张图纸,明确改革的目标内容、推进措施、配套政策、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完成时限等,跑表计时、到点验收,确保每项改革有效推进、落地落实。

  (来源:昆明市委改革办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 卢志文 文武)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