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学习年限的话题一直是刷屏的热点,不少用人单位和专家也提出适当压缩学制增加人力资源供给呼吁。阮诗玮委员深入调研了我国教育学制现状和人力资源供给情况,对比发达国家教育学制后得出结论,建议将我国的初等教育从目前的12年制改为10年制,其中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3年,使全体公民在十八周岁之前即可完成初等教育课程,也就是将现行的“633”制改为“523”制,同时,现行义务教育也相应地从九年延长至十年,实现初等教育全民覆盖。
阮诗玮注意到,学制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压缩学制后,整体学时减少,初等教育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将面临进行重大改革。他认为,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的前提下,适度压减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将一些艰深难懂、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内容移至高等教育课程中,同时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能力、科学素养、动手能力、人文情怀等素质能力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十年制中小学义务教育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1951年10月1日,我国发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实行“633”学制。60多年来,这套较为稳定的学制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现行学制整体学时偏长、学制较为刻板等短板也日益凸显。
2012年起,我国适龄劳动人口开始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总量持续减少,据IMF估算, 我国未来30年适龄劳动人口可能减少1.7亿,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呈持续下降趋势。据统计,2017年,尽管有全面二孩政策支持,但全国出生人口仅1723万人、出生率12.43‰ ,相比2016年仍有明显下降。
阮诗玮介绍说,适龄劳动人口总量的减少将给新时代的国家建设带来巨大压力,但我国学制仍基本沿用人口高速增长期的做法,与“收缩型社会”的人口结构不相适应,也不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按照目前的学制,多数劳动人口须经历12年初等教育和4年高等教育,就业时一般年龄在23周岁以上。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初次就业年龄还将进一步延后。过长的学制已影响了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增长速度,随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通过改革学制解决劳动力供需矛盾已是大势所趋。“建立更加紧凑、高效、灵活的学制势在必行。”阮诗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