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新时代的追梦路上,中国共产党将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书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答卷。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且行且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且居于引领位置。党中央提出并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且行且近。
曾经风卷狂沙的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如今房屋整齐、林木葱郁,5万多名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比比皆是。谈到村里的变化,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胡中山笑容满面。
而在千里之外的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小岗村,也有一张笑脸,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喜悦地对记者说,深化改革释放了农村发展活力,期待2020年看到一个村民更加幸福的新小岗。
一人一村的点滴变化,都在印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蹄疾步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这是经济增长动力更强劲的新时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多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
这是人民生活殷实富足的新时代。从2012年到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10元增加到23821元,年均实际增长7.4%,跑赢了经济增速;2016年居民恩格尔系数降到30.1%,已接近联合国富足标准。
这是发展成果普惠民生的新时代。精准扶贫成效显著,5年累计减贫6853万人,消除绝对贫困人口三分之二以上,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3.1%,交出了减贫史上的最亮成绩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更加重要的位置,体现了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担当。”重庆市工商联主席、隆鑫控股董事局主席涂建华委员说。
这是公共服务持续改善的新时代。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大幅增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推动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委员说。
这是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新时代。2017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3.7%,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曾备受雾霾问题困扰的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同比下降9.9%,空气环境质量创下近年来最好水平。
“如期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社会理想在当代中国变为现实,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将成为浓墨重彩的篇章。”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尚勋武委员说。
让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的具体要求。
让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小康社会的标准不断调整、提高。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这个目标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新千年之初,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建立’到‘全面建设’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不断丰富、要求不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是从历史中走来的,也必将接受历史的检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程恩富代表说。
伟大事业,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创新理念、开拓境界——
初春的浙江安吉余村,群山苍翠,竹海绵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巨石纪念碑诉说着这个小山村的巨变。
这里曾是当地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由于毁山开矿,“天经常是灰的,屋里一抹一手灰”。如今,余村主打旅游牌,走上了新的绿色发展之路。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余村的蝶变,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中国已经从改革、开放、发展的经验中确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求高质量发展。”江苏省淮安市市长蔡丽新代表说,从农业来看,就是要把培育品牌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把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要确立问题导向和民生导向,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优势战略,加快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科技体系。”程恩富说,要积极实施金融“脱虚向实”的政策,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体系,为老百姓参与金融活动得到更多的实惠服务。要加快实施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方针,有效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立,促进塑造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迎难而上、披荆斩棘——
在剩下不到3年时间里,全国还有3046万人要脱贫,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还有229个……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重点补齐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这块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代表说。
全面小康,贵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尽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大气、水、土壤治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胸怀全局、立足长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光明图景,是亿万人民阔步迈向新时代的大国方略。
无愧历史担当,领航复兴伟业。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正焕发出蓬勃生机,绽放出璀璨光彩。
全面小康,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小康,是实实在在的小康
群众再小的事,也是我们党的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实践,清晰地勾勒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民生情结与民本情怀。
这种情结,可以穿越时空,凝聚力量;
这种情怀,可以改变历史,昭示未来。
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意味着百姓关心期盼什么,党中央就重视关注什么,改革就抓紧推进什么。
五年来,一项项既有针对性、又有含金量的改革,让全社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持续稳住就业基本盘,不断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不断抬升的民生底线刻度让社会更有温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仅仅体现在一个个数字或速度指标里,更体现在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中。”尚勋武说。
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增长与民生工程的交汇点在哪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增长潜力在哪里?
党中央给出了清晰的答案:交汇点就蕴含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就在13亿多人的基本需求中。
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商事改革降低创业门槛,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人民至上的理念正在得到更全方位的诠释。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件非凡之事。”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赵雯委员说,完成非凡之事,意味着需要全国人民“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必须做到实打实、不掺任何水分”。
“要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消除贫困现象,不断提高共富共享的民生水平,使全体人民在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环境等方面均达到全面小康的标准。要特别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和虚报政绩等不良现象和作风,让全面小康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认可。”程恩富说。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承载着光荣与梦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正走在不断创造奇迹的路上。更伟大的征程刚刚开启,更伟大的胜利还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