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汉武帝时代文学之盛

发稿时间:2018-02-22 14:21:51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曲柄睿

  汉武帝时代,是汉朝的极盛时代,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繁荣时代。其时文士辈出,佳作迭见。千百年后,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盛开的文学之花却从未凋零。那些动人心魄的篇章,是真正传诸久远的历史主演。

  自藩国而宫廷的文学创作

  汉初,高祖刘邦分封同姓为诸侯王,镇守东方六国故地。诸侯王倾心养士,奠定了汉代文学大厦的初基。

  刘邦侄吴王刘濞,招来擅长文辞者严忌、邹阳、枚乘等辈。后刘濞反叛失败,诸人又转至汉景帝少弟梁孝王刘武门下。枚乘作《七发》,气势宏大、语意玄远。其中描写观涛,所谓“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文心雕龙》评价此作“腴辞云构,夸丽风骇”,是难得的佳作。此外如汉武帝族叔淮南王刘安,兄河间献王刘德,亦广招文士装点门面。汉代藩国文学创作盛况,不应为后人所忽视。

  出身藩国,又游于汉宫廷的文学之士,以司马相如最负盛名。

  蜀郡成都人司马相如字长卿,本游于梁孝王廷,曾作《子虚赋》。汉武帝读到这篇作品,大生“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之慨。司马相如同乡杨得意为汉武帝近臣,介绍这就是当世人的作品。汉武帝见相如而大喜,命他侍从创作。

  司马相如在汉廷作《上林赋》,夸耀天子园林瑰丽,无所不有。试举一节见其大端:“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霸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经乎桂林之中,过乎泱漭之壄。”文辞宏达壮阔,确乎王者气象。

  据说司马相如替武帝时无宠的陈皇后表达愁闷悲思,又创作《长门赋》,感切动人:“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文字由景及人,婉转哀怨,又是另一番情态。

  司马相如与蜀都大豪之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千古传唱,是自由恋爱的典型。不过据《西京杂记》,司马相如后欲聘茂陵女为妾,卓文君寄上《白头吟》一首:“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辞意委婉,忧思不绝。在诗歌感召下,司马相如又重新回归家庭。事件真伪可置不论,文学故事多托名司马相如提示今人,汉武帝时代确实形成了雅好艺文的风气,结出了丰硕的文学果实。

  文学侍从的政论文

  汉武帝即位以后正值青春壮盛、豪爽豁达,尤醉心文艺,身边聚集了一批以文章知名者,如严助、朱买臣、徐乐、严安、终军、吾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等辈。汉武帝令他们于宫中金马门待诏,随时准备接受召见。

  文学侍从们位置近密、才学出众,日常既为汉武帝宴游之际助兴,也对国家方略发表意见。由此形成一批精彩的政论文,不减贾谊《过秦》《治安》诸篇,其中以徐乐、严安所论最具代表性,千载之后读来仍有启示意义。

  徐乐是燕无终人。他上书武帝,指陈秦末天下大乱与汉初吴楚七国之乱的形势,说明秦之所以亡,汉之所以不亡的原因。

  他认为“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秦亡之时,陈胜“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人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这种形势,便谓之“土崩”。而吴楚七国之乱,本是汉景帝时诸侯王反对汉朝廷之举,虽各国皆有强兵劲卒,反“不能西攘尺寸之地”。其原因就是“先帝之德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之后,徐乐提醒汉武帝,要时刻留心民众动向,以防发生土崩之势。

  临菑人严安向汉武帝上书,陈说周秦治术之弊政。

  周室之弊,在于天子之弱,有“五伯既没,贤圣莫续,天子孤弱,号令不行。诸侯恣行,强凌弱,众暴寡”的危局。秦朝之弊,在于穷兵黩武,出现“北构于胡,南挂于越,宿兵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的困境。归根结底,周秦治道不通权变,不知随时而改,因事而止。严安陈说周秦之事,意在规劝武帝减少兴兵烦民,停止征伐的军事举动。否则一旦民情动荡,诸侯风起,则“万世之变”不可胜讳。严安提出的盛世危言,为汉武帝敲响警钟,是汉武开边时难得的一剂清醒良方。

  徐乐和严安从不同角度论证重视民心民意的重要性,将民心向背视为天下安危标尺。他们的观点不得不说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

  汉武时代的诗歌

  先秦诗歌以四言为主,至汉代楚歌兴盛,宫廷之中好为楚声,民间则多以五言为诗。汉武帝时代,颇有经典诗歌流传至今,吟诵之时,想见其时气象,或婉转,或抑扬,或豪迈,或俊逸,无愧乎兴观群怨。

  汉高祖刘邦作《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武帝乘此志而赋新声。当行河东,祠后土时,汉武帝与群臣宴饮,作《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唐李贺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援此典用“茂陵刘郎秋风客”称呼汉武帝。鲁迅先生《汉文学史纲要》赞道“武帝词华,实为读绝”“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可谓确论。

  汉武帝于宫廷中设立“乐府”,专门负责创作诗歌与乐章,负责人是武帝宠幸的妃子李夫人的兄长李延年。他的名作便是称赞自己妹妹容貌绝伦的《李夫人歌》:“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后来,李夫人疾殁,武帝感怀不已。延请方士齐人招致其神。至夜,武帝于帷帐间恍惚望见李夫人容貌,更相思悲戚,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又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武帝发乎情、赋于言的诗歌创作,以及汉乐府采集诗篇的工作,都可引起今人的关注。

  非但帝王乐官可以为诗,行伍之间的将军也有诗作。

  汉武帝晚年信任的将领李陵,击匈奴被俘,汉武帝怒杀李陵全家,李陵无法归汉而降匈奴。后来李陵在送别同样被俘而不屈的故交苏武时,作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寥寥数语,将自己处境之艰难、内心之挣扎展示明白。他的所见所闻,岂非“路穷绝兮”可以表达;而所思、所感,又被“欲报恩将安归”无情扑灭。

  后人伪托李陵苏武之名,作应答诗数首,如“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又如“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诗人之笔,描摹游子远行的孤苦、故人相聚的欢颜、离别在即的感怀、期待重逢的愿景,言有尽而意无穷。虽非实录,却体贴二人当日情状,勾连起读者对家国与个体的无限思索,是以为佳作。

  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说道“遥想汉人多少闳放”。观览汉武帝时代文学之兴盛,足见此言不虚。而汉人闳放之间不乏瑰丽,气魄之余亦取委婉,也是读者自当细细体会的。■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